3年內,全市建成示范性“城市書房”“鄉村書吧”“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體驗空間50座以上……
公共文化惠民“大禮包”來了!
本報訊日前,市政府辦印發《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普遍達標,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公共文化發展差距明顯縮小,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深入,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手段更加豐富,文化陣地覆蓋率、文化資源利用率、文化服務普及率、社會力量參與率、人民群眾滿意率達到新的水平。
本市將全面落實《邢臺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1年版)》,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服務標準規范,健全公共數字文化標準規范體系。
優化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新型空間。本市將對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功能布局進行創意性改造,實現設施空間的美化、舒適化。在城市商圈、住宅小區、文化園區、旅游景區等區域,引入社會力量,按照規模適當、布局科學、業態多元、特色鮮明的要求,創新打造一批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活動、輕食餐飲等服務的“城市書房”“鄉村書吧”“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2025年底,全市建成示范性“城市書房”“鄉村書吧”“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體驗空間50座以上。
蓬勃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緊扣時代主題和國家大事,反映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推動創作生產更多有力量、有筋骨、有溫度的群眾文藝精品,創新舉辦“歡樂邢襄大舞臺”“優秀群眾文藝展演”等文化活動,打造“我看牛城百善駢臻”“太行巖彩”等品牌,發揮引領作用。
完善升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創新文獻信息借閱服務方式,開展網上辦證、網上續借、網上借閱等線上“一站式”服務。鼓勵各級公共文化機構與數字文化企業對接合作,大力拓展基于5G等新技術應用的數字服務類型,拓寬數字服務應用場景和渠道,豐富數字服務內涵和外延,探索數字群藝表演、數字閱讀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在公共文化場所的應用。2025年底,市級公共圖書館、群藝館實現智慧化服務。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