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建偉 通訊員 范吉學 冀建嶺
南和古稱和陽,素有“人和而知禮,物厚而阜安”的美譽。近年來,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南和區緊緊圍繞落實“德治教化、自治強基”的基本要求,通過推行“道德紅黑榜曬德”“道德模范樹德”“道德講堂弘德”“道德檔案載德”“道德銀行惠德”等系列活動,積極探索基層微治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南和區相繼榮獲國家級園林城、國家級衛生城、河北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榮譽;涌現出“全國最美家庭”、詩詞達人白茹云,“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河北好人”魏海金等一批先進模范人物。
2021年,全區信訪量同比下降60%以上,34件信訪積案全部得到化解,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案率分別同比下降35%和40%以上。
曬德——
“道德紅黑榜”引領德治新風尚
豆腐諧音“抖?!?,是過年必備食品。在南和區河郭鄉西徐旺村,有一戶賣豆腐為生的村民,多年如一日,每到臘月二十五這天便會將自家豆腐免費送給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士,她就是被村民稱為“豆腐西施”的郄麗敏。她的善舉被鄉親們“曬入”西徐旺村的“紅榜”,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這是南和區開展“道德紅黑榜曬德”的一個縮影。
南和區的“道德紅黑榜”分為“紅榜”和“黑榜”兩部分,前者聚集正能量,對村內先進典型如孝敬父母、幫扶鄰里、勤儉持家等進行贊揚,在全村樹正氣;后者則告誡部分村民,對他們的不道德行為進行不點名批評。除了“紅榜”的激勵示范作用外,“黑榜”的教育作用也十分明顯。雖然是不點名批評,但實際上都能對號入座,從而開始想方設法改正,不良風氣也越來越少。
“目前南和區218個村都設立了‘道德紅黑榜’?!蹦虾蛥^委書記郭衛欣說,小小道德“紅黑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為村民輸入文明理念,村民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樹德——
“道德模范”培育德治新標桿
道德模范是一面旗幟,更是群眾身邊的榜樣。2021年3月6日,南和區郝橋鎮對各村通過推薦、網絡投票評選出的30名好婆婆、好兒媳優秀典型進行表彰,為她們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品。
據了解,自2010年全區推行“道德紅黑榜”以來,區委、區政府將道德模范的評選表彰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連續開展“道德楷?!痹u選表彰活動,將道德教育與文明城市創建、志愿服務等活動結合起來,內容不斷豐富、標準不斷提高。各村以“道德紅黑榜”為抓手,定期開展“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鄉村道德模范評選活動,設置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熱心公益等各類獎項。
截至目前,全區共評選出各級各類道德模范5000余名,區級先進典型230名,其中36人獲月度“邢臺好人”稱號,5人入圍月度“中國好人榜”候選人,逐步在全區營造村村有模范、人人學典型、事事爭先進的濃厚氛圍。
弘德——
“道德講堂”弘揚德治主旋律
日前,賈宋鎮北師村禮堂里聲樂不斷,由村民自發組織的夕陽文藝宣傳隊把自己身邊的孝老敬親事跡編成了快板,用身邊典型給群眾上了一次“道德課”。
為弘揚先進道德模范人物事跡,強化德治教化的潛移默化作用,南和區按照“管理常態化、地點固定化、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的要求,采取整合提升或新建相結合的方式,依托已有遍及城鄉的各類講堂、讀書會、職工學校、市民學校等陣地建設“道德講堂”,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按照“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學一點禮儀、講一個故事、作一個承諾、作一番點評、送一份吉祥”等“八個一”流程安排,認真設計每一個環節,確保講堂流程規范、群眾歡迎。
截至目前,全區218個村普遍建立了村級“道德講堂”,組建宣講隊伍43支,輪流宣講543場。
載德——
“道德檔案”激發德治正能量
近日,記者走進河郭鎮郄莊村委會,村“道德檔案”專職管理員郄貴林正在對近期道德檔案進行完善?!拔覀優槿?86戶村民建立了‘道德檔案’,根據家庭成員日常表現進行分檔歸類,每家每戶模范事跡和不文明、不道德行為都詳細記錄在冊,成為了一本‘功過薄’。”郄貴林說。
據介紹,為充分發揮先進事跡引領和對不良行為人的道德懲戒,南和區通過建立居民“道德檔案”將居民的道德表現納入規范化、法治化的發展軌道,廣泛發動群眾投身社會道德建設實踐?!暗赖聶n案”由村委會管理,指定專人保存,原則上不對外公開,檔案保存期限為30年。各村成立道德檔案管理小組,負責“道德檔案”日常管理和運行工作,并以家庭為單位,建立道德檔案積分臺賬。
惠德——
“道德銀行”創新德治新模式
“在我們村參加義務勞動不僅能留美名還能有積分得實惠,今年我掙了120分,剛從村里‘道德銀行’提了一袋洗衣粉、一瓶洗潔精和一提衛生紙?!比涨?,在南和區河郭鄉趙牌村,村民康堂的拿著剛兌換的禮品高興地說。
為充分發揮道德積分的作用,讓有德者有得,南和區在村級成立“道德銀行”,參照銀行存款業務流程,將村民生產、生活和志愿服務行為量化積分,再用積分兌換所需生活用品,激勵村民崇尚文明行為。
河郭鄉趙牌村自2017年以來,以家庭為單位建立“道德銀行”賬戶,將村民道德行為予以細化量化,圍繞“環境衛生、樂于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鄰里和睦、勤勞節儉、自強發展”等內容,逐一明確賦分標準,將善舉美德、好人好事行為量化積分,對村民的道德行為進行積分管理,存入村民“道德銀行”。按照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將積分結果與評先選優、惠民政策掛鉤,積分實行累積使用,獎勵之后不清零、不作廢,終生有效。村民憑借道德積分可以到村里兌換相應等值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截至目前,河郭鄉趙牌村已申辦“道德銀行”存折476個,兌換餐具、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238件。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德治教化’工作,持續優化鄉村治理體系,打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南和新模式。”南和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國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