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精準送崗,打造勞務品牌,多渠道開發崗位……我市多措并舉狠抓穩崗就業工作——
就業穩穩幸福滿滿
本報記者 張明明通訊員 呂會杰
一年之計在于春。每年春季是企業招工、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不久前,我市啟動“春風行動”專項活動,一場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直播帶崗招聘會陸續舉行,集中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幫扶。
就業穩穩,幸福滿滿。今年,我市將穩就業列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點督辦事項,并確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8萬人的工作目標,通過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打造勞務品牌等措施狠抓穩崗就業工作。
線上搭平臺線下“點對點”
2月11日,在沙河市人社局招聘大廳,一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直播帶崗招聘會正在舉行,每個企業的攤位前吸引了許多求職者前來咨詢,主持人還在現場直播推介企業的各個崗位,幫助企業招工。“通過此次招聘會,不僅讓我們節省了一部分招聘費用,還很快就將我們急需的縫合工、包裝工等崗位招滿了。”龍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劉經理說。
2月9日,巨鹿縣人社局組織舉辦的“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共有42家企業參與,提供1066個崗位,涵蓋互聯網、房地產、家具制造、機械加工等多個行業,吸引了求職者4000余人。
同日,臨城縣也舉辦了2022年首場網絡直播招聘會,共有48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600多個。直播期間累計吸引2.8萬人次觀看,求職登記460余人。
……
“我們將采取進鄉村、進學校的方法,擴大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幫助各類求職者盡快就業。”市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春節前后,全市人社部門廣泛開展以“春風送溫暖,就業送真情”為主題的“春風行動”,通過信息發布、遠程招聘、直播帶崗等多種方式,將各類崗位信息及時送入求職者手中。
同時,線下開展專項行動,“點對點”精準送崗。全市各級人社部門針對因疫情滯留就業地的務工人員、有轉移就業意愿的農村勞動力、返鄉返崗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努力幫助求職者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88場次,發布崗位數量3.1萬余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8000余人次。
打造勞務品牌拓寬就業路子
“以前在外打工離家遠,家里啥都顧不上,后來聽說政府有免費培訓的好政策,結業后推薦安排就業,我就報名參加了。現在掙得一點也不比在外打工時候少。”臨西縣臨西鎮周樓村脫貧勞動力周艷賀說。
去年,周艷賀參加了勞務品牌補貼性培訓并拿到了培訓合格證書,在縣內找了一份“軸承加工”的活,工錢每天200元,日子越過越有希望。
今年,我市將大力實施勞務品牌促就業行動,聚焦縣域特色產業,發揮特色資源、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等優勢,從調查摸底、發現品牌、先期培育、提升樹立4個方面,創建3個省級勞務品牌。此外,建立全市勞務品牌工作群,明確專人責任,及時對工作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推動勞務品牌工作總結培育和提升,按照時間節點全力推進勞務品牌建設。
“進入新發展階段,抓好勞務品牌建設是擴大就業規模的重要切入點。”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說。勞務品牌的培樹,為更多人員提供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從而實現了品牌價值倍增和品牌集群效應,提升了就業服務的精細化和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務工人員就業穩定性。2021年,市人社局聯合18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勞務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促進勞務品牌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勞務品牌有19個、累計帶動就業約50多萬人,地方人口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人才優勢,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多渠道開發崗位加大就業幫扶力度
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回家照顧老人和小孩。寧晉縣鳳凰鎮建檔立卡脫貧戶張麗蕊通過縣人社局推送的招聘崗位,在奔發制衣有限公司上了班,月收入2000元以上。“現在上班也不累,還能照顧家里,感謝縣人社局的幫扶。”張麗蕊說。為鼓勵企業繼續吸納脫貧人員就業,該縣人社局按每人1000元的補貼標準,為該企業落實了2000元吸納就業補貼。
截至目前,通過多措并舉強化就業幫扶,全市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脫貧、監測人員共5.6萬人實現就業,有效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效。
針對張麗蕊這樣的就業困難群體,主要是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機制,采取精準就業援助措施,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去年,我市開發6900余個公益性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針對高校畢業生,我市主要通過鼓勵企業吸納、推進基層就業、增加臨時公益性崗位、實行一對一精準幫扶等措施,確保完成省定全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好于去年95.68%。
農民工是我市穩就業的重點和主體。今年我市農民工就業規模將達到12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將達到10萬人。我市將通過加強勞務協作,充分發揮駐外地邢臺商會、孵化基地、人力資源產業園、企業產業鏈等中介平臺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傳遞用工信息,做好組織引導服務,加強農民工集中管理和規模化輸出,推動外出務工工作更有成效。以創建省級勞務品牌為抓手,加強勞務品牌建設,使創牌更有內涵,參與人員素質提升,對社會貢獻不斷增大,帶動農民工更好就業,助力穩定增收。加強培訓服務,提高農民工業務技能和文明程度,幫助他們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加強部門協作,及時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老人就醫等后顧之憂,推動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