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印發《邢臺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明確“一個目標”,找準“兩個抓手”,實現“五個突破”,開展九項重點工作——
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邢臺強
本報記者郭文靜通訊員 尹西振
到2025年
實施國家、省、市重點研發項目250項以上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以上
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0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20家;建成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30家
省級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孵化器等科技孵化平臺達到100家以上
實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比2020年翻一番,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達到38%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4%以上
明確打造產業技術升級示范區,加快建設科技強市“一個目標”;
將配套制定的《邢臺市支持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支持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的工作方案(2022—2025年)》作為“兩個抓手”;
實現科技研發投入、企業創新能力、產業創新能力、區域創新水平、綜合創新實力“五個突破”;
開展加強全市創新戰略布局、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九項重點工作;
……
面對新形勢,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兩會”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日,市政府辦印發的《邢臺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系統謀劃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發展“坐標系”“路線圖”——明確“一個目標”、找準“兩個抓手”、實現“五個突破”、開展九項重點工作,走出一條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邢臺強的發展新路徑。
瞄準制約瓶頸 新思路助力創新型邢臺建設
我市要實現趕超發展,必須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站在歷史新起點,市科技部門將如何吹響全力推動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進軍號?
“從全省來看,區域競爭態勢愈演愈烈,雄安新區正全力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廊坊、保定等環京津地區先發優勢明顯,滄州、衡水、張家口等地強勢崛起。我市還要面對石家莊、邯鄲兩大傳統經濟大市創新資源虹吸的嚴峻挑戰。全省范圍內圍繞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昭波說,綜合考慮邢臺的創新基礎和面臨的形勢機遇,今后,要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力量,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聚焦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集中力量開展攻關,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全面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努力實現換道超車,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黃昭波提到,與當前的形勢和要求相比,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集中表現在: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發展第一動力作用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還不夠明顯、我市重點產業多數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具體來說,包括科技投入不足、創新平臺層次不高、創新人才匱乏、創新主體能力不強、創新生態尚需改善。這些問題和短板是制約我市科技創新的瓶頸所在,需要切實加以解決和突破。
對此,《邢臺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為未來我市科技創新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指明了方向。今后,我市將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為主線,以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為重點,以超常規舉措打造邢臺特色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科技創新供給,為高質量趕超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到2025年全市整體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區域綜合科技競爭力明顯增強,創新型邢臺建設實現新突破。
聚焦重點領域 增強優勢領域創新策源能力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結合邢臺科技與產業發展基礎,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和25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聚焦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產業科技研發專項,打好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攻堅戰,全面提升技術自主可控的核心競爭力。”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李文彬說。
2021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穩中求進、運行逐季向好,全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6個百分點,在全省各設區市中居首位。“十四五”期間,我市新興產業將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實施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建設新興產業創新中心。
煤化工領域是我市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去年以來,邢臺旭陽煤化工有限公司投入近億元開展了10余個項目研發。其中,重點對瀝青品質提升項目進行技術研究,降低了瀝青微量元素和中間相含量,為國內鋁業公司制備超純鋁制品提供了原料來源。“十四五”期間,我市煤化工領域技術升級重點攻關方向包括做強做精現代煤化深加工,支持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合成材料、專用精細化學品及大宗有競爭力的產品項目等。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近年來,我市沙河玻璃、清河羊絨、寧晉電線電纜、平鄉自行車、臨西軸承、隆堯食品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間,我市軸承領域將在高端精密軸承設計理論、制造工藝、試驗技術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自行車童車及零部件領域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童車研發生產基地、全國中高端自行車制造基地;電線電纜領域將大力發展特種電線電纜產品……推動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市將實施國家、省、市重點研發項目250項以上,增強優勢領域創新策源能力。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以上。傳統優勢產業技術、裝備、質量大幅度提升,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一批新產
品,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形成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和產業化基地。
突出工作重點 持續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中國高鐵“整體出口”第一單——雅萬高鐵項目中,所需鋼軌全部由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而用于軋制鋼軌的軌梁軋機用軋輥主要來自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
市開發區河北創力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胡繩蓀教授合作研發的管材專用激光切割機,可以切割出栩栩如生的工藝品擺件。在第四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展覽區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
臨城縣河北普樂泵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河北機械科學研究設計院吉明珠、周軍兩名專家,共同開展水泵方面關鍵技術研究,取得國家專利16項,研制的17QJ50—(24-168)欣康牌潛水泵被國家工信部列為高效節能產品;
……
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承擔創新功能的重要載體。“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優化創新平臺體系,強化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培育壯大新型研發機構,提升高校院所創新供給能力,培育發展科技孵化平臺,進而構筑起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打造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
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是未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中側重的重點任務之一。除此之外,還將加強全市創新戰略布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增強民生領域科技供給,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深化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并營造優良創新創業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間,在全市創新戰略布局中,將加快科創環、創新帶、科創園建設。”李文彬介紹道,為強化中心城區科創環協同發展,將以任澤區科創基地、旭陽科創基地、會寧(濱江)科創基地、南和科創基地以及邢臺經濟開發區科創基地5個科創基地為基礎,打造中心城區科創環,加快城市經濟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共同支撐中心城區綜合實力和輻射能力提升。
與此同時,將有序建設太行產業發展聚集帶、青銀產業發展聚集帶和邢臨產業發展聚集帶三條科技創新帶:
——太行產業發展聚集帶串聯太行山前沙河市、信都區、內丘縣等縣(市、區),加強協作配套,突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等產業,推動專用裝備及零部件、功能新材料等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全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主導軸帶。
——青銀產業發展聚集帶串聯青銀高速公路沿線的寧晉縣、南宮市、清河縣等縣(市),加快提升新能源、新材料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藥產業,打造全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支撐軸帶。
——邢臨產業發展聚集帶串聯邢臨高速公路沿線的臨西縣、威縣、廣宗縣等縣(區),緊抓邢鋼搬遷機遇,積極發展能夠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特種功能性鋼材,超前謀劃發展進口替代鋼材,支持自行車、精密軸承產業做優做強,建設全市高端裝備制造特色軸帶。此外,還將因地制宜啟動各縣(市、區)科創產業園區建設。
《規劃》還就今后如何加大科技投入謀劃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我市將完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加強財政資金和金融手段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
同時,嚴格落實財政對科技投入只增不減的要求,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對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的支持,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的支持,建立健全穩定性和競爭性支持相結合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