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創新賦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錨定專精特新 加速數字轉型
本報訊(記者周林 通訊員薛青青 張云云)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家,其中省級“專精特新”示范企業7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3家,綜合情況位居全省第二梯隊前列……“小巨人”支撐“大創新”。近年來,我市鼓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培育了一批可持續發展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我們將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趕超發展。”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創新支持上,我市2020年印發文件對新認定的“小巨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資金獎勵,支持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今年,我市將加大資金獎勵力度,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在優化服務上,組織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制定融資計劃,開展中小企業“蝶變計劃”,積極向國內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推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項目,多措并舉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同時,市工信局統籌我市服務體系建設,以平臺建設支撐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借助清河汽車技術研究院、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優質公眾服務平臺,組織籌劃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賦能、技術創新、工業診斷、產學研合作等服務。
當前,在數字經濟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以企業、政府等為主體的數字化轉型駛入快車道。“兩化”融合、“上云”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邢臺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啟用鋰電池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后,產品優良品率從90%提升至96%,產品升級周期縮短12%;我市河北道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云控器、智慧供能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等系列產品,通過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實現多能互補、節能、降耗、減排、降費……“借助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吸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有助于解決‘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等難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市工信局信息產業與兩化融合科負責人說,去年,我市新增兩化融合企業851家、上云企業650家,分別累計達到1336家(覆蓋率86%)、1180家(覆蓋率76%),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中小企業的“必修課”。
今年,市工信局將按照《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要求,圍繞實施分層梯度培育、開展精準化服務等重點,從技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