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印發《意見》
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下降16%,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到25%左右;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農作物秸稈基本實現全利用,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大宗貨物綠色運輸比例達到95%以上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孫雨晴)市政府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落實意見》提出,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意見》明確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綠色產業比重顯著提升,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法規政策體系更加有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比2020年提高11個百分點以上,單位GDP能耗下降16%,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到2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12%。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
根據《意見》,我市將實施6項重點任務,統籌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
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以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大力實施工業節能低碳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綠色工廠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加快農業綠色發展,2025年“兩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200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農作物秸稈基本實現全利用,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壯大綠色環保產業,構建綠色供應鏈。
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打造綠色物流,2025年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大宗貨物綠色運輸比例達到95%以上。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等領域應用,示范推廣氫能貨車,今年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車、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建立綠色貿易體系。
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促進綠色產品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2025年市主城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和處理系統。各縣(市)的縣城區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和居民社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以上。2025年市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60%。
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今年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農村電網線路3067公里。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升級,2025年城市、縣城生活污水基本全收集、全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95%以上。此外,還將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并完善相關法規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