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區破解中小企業治污與發展問題——
“智能共享車間”集約化治污
本報訊(記者謝霄凌 通訊員張文麗)周偉鋒是任澤區一家高空吊籃加工廠的負責人,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前期加工好的產品送到該區任聚機械有限公司的“智能數字化共享車間”完成最后的噴涂環節。
這個“智能數字化共享車間”是任澤區在“訪萬家幫萬企解萬難”活動中為破解中小企業治污與發展問題,按照“數字賦能、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理念,試點探索建設的。通過創新治污手段,該區環保部門引導全區相關企業與“共享車間”合作,讓噴涂環節集中作業、集中治理,實現源頭降污減排。
之前,周偉鋒經營的高空吊籃加工廠,因噴涂環節不符合國家環保要求,被責令停業整改。市生態環境局任澤區分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馬云強告訴記者:“任澤區這種情況的企業不止這一家。尤其是小微企業面對投資成本高的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陷入了‘治污要賠、不治要停’的困境。”
為此,任澤區總投資7000萬元建設了2.5萬平方米的“智能數字化共享車間”,采用國內最先進的靜電吸附技術和全流程自動化、數字化智能控制系統,配備了3萬風量+35KW電加熱室+RCO催化燃燒設備,在密閉車間內完成吊裝、360度噴涂、出件等工序,確保了顆粒物集中收集不外漏、排污口規范達標排放。項目共分三期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1.6萬平方米共享車間建設,經在線實時監測顯示,VOCs排放保持在10毫克/立方米左右,最大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排放量遠低于70毫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實現了VOCs“近零排放”,預計全年VOCs減排2560余噸。
通過向市場購買環境治理服務,任澤區構建了“統一定點、集中處理、共享治污”的新格局,實現了由“分散治污”向“集約化”治污的轉變,徹底解決了小微企業“治污要賠、不治要停”的難題。
“在共享車間集中加工的產品,噴涂均勻度、厚度、質量均達同類產品最高標準,產品質量、附加值明顯提升。”周偉鋒說,如今,高空吊籃加工廠不僅活了下來,訂單量也越來越大。
目前,“智能數字化共享車間”已經與140余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產品整體成本同比下降約20%,帶動銷售增加了30%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