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英文/圖
他從警16年,被社區居民親切稱為貼心人;他曾創立《社區4321管理法》,在全省推廣并在社區民警中引起共鳴;他就是信都區錦繡社區居民推薦的本期“我為社區代言”欄目的代言人——潘俊田(右三)。
當好轄區百姓貼心人
2006年,潘俊田從部隊轉業后成為市公安局信都分局中華大街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他所管轄的錦繡社區擁有18個小區,70余棟樓,常住人口1萬余人。
2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信都區陽光巴厘島小區。陽光灑在小區的花園里,幾位居民正在鍛煉身體。一聽記者說起潘俊田的名字,大家贊不絕口:“潘警官是我們的老朋友,天天都泡在社區里。”“誰家有困難,只要打一個電話,潘警官就會馬上上門幫助解決!”
社區民警日常工作比較瑣碎,不僅為居民解決問題,還要維護當地的治安秩序。前些日子,黃大爺家因下水管道堵塞與樓上的李大姐發生了矛盾,鬧得不可開交。在了解情況后,潘俊田主動上門,脫下警服,卷起袖口忙了整整兩個小時,不但疏通了下水道,還“疏通”了兩家人的心。
幾年下來,一個小區一個小區地跑,潘俊田對自己所轄社區的情況了如指掌,他的雙腿卻落下關節炎的毛病。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工作激情,他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了社區環境,走進居民心中。
“社區就是我的家,群眾就是我的家人。”潘俊田不光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用真情守護社區平安
“潘警官,你要幫幫我啊,我被騙了。”
“您慢慢說,我一定幫!”
“潘警官,俺們戶口問題應該咨詢哪個部門?”
“稍等,我幫您問問電話!”
……
當日,記者走進潘俊田辦公室時,他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咨詢辦理戶口的、反映治安環境的、申請解決糾紛的……他的手機比“熱線”還忙。
錦繡社區為城鄉接合處,成立之初,因人口多、范圍大、出租屋多,被大家公認為“難管社區”。安全不好控制,不少居民丟過電動車,痛恨偷車賊。在社區居委會和派出所的支持下,潘俊田組織成立了由下崗工人、志愿者30多人組成的兩支義務巡邏隊,在易發案小區實施治安巡邏防范,有效控制發案率。
“潘警官就是我們的‘安全衛士’。現在,我們社區居民再也不會擔心電動車會丟了。”居民張大爺說。
潘俊田在社區民警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憑著自創的《社區4321管理法》,加大社區巡邏防控力度,確保了轄區穩定。盡職盡責的他先后獲得“省、市優秀社區民警”“信都分局十大‘亮劍先鋒人物’”“全省千名優秀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潘俊田對工作有熱情,對群眾用真情,認真做社區的守護者,為保一方平安履職盡責、默默奉獻。“我為社區代言,希望為社區居民更好地服務!”潘俊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