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維勇
掃碼看視頻
2月23日上午,走進信都區團結路街道守敬社區居委會活動室,一個小小的幫辦柜格外顯眼。“柜子里有打氣筒、鉗子、扳手等上百種工具和材料。”守敬社區黨委書記曹愛雙笑著告訴記者,這是居民們在“百姓議事廳”微信群里建議設置的,工具免費提供給社區居民使用,誰家有需要了都能直接來借。
“幫辦柜不大,作用可不小!我們上了年紀的,就喜歡修修補補,有時家里工具不全,什么都干不了。這個小柜子,讓大家感受到社區服務的周到,方便又暖心。”退休居民王大爺一邊把用完的活口扳手放回原處,一邊對社區的服務連連稱贊。
作為守敬社區黨委書記和轄區20個“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的管理員,曹愛雙始終認為解決群眾難題,要滿含真誠,更要講究方法。“‘百姓議事廳’微信群里,每天面對的多是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有的還特別瑣碎,但就是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才不能被忽視,萬家憂樂就體現在點滴小事上。”
曹愛雙告訴記者,除了線上處理“百姓議事廳”群里的大小事情外,她還專門建立了一個線下“百姓微心愿廳”花名冊,對轄區內不方便使用微信的重點人群開展定期走訪。家住凱旋城小區的王樹久老人就是她重點走訪的對象之一。
王樹久和老伴同為86歲,身體不好,目前孩子都不在身邊。近5年來,曹愛雙幾乎每個禮拜都要上門探望,多數情況還會帶去雞蛋等生活必需品。
“在我們心里,早就把小曹當成家人看待了。”當天上午,王樹久老人一見到曹愛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要親眼看看他們的生活才放心!”曹愛雙告訴記者,只有到老人家里看見廚房里的生活用品充足,兩位老人一切都好,才能真正放下心來。
“要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與群眾多交心,處理問題走心,面對矛盾有耐心。”曹愛雙說,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每次幫大家辦完事,看到他們高興的樣子,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