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孫建偉 通訊員鄒慶甲)近日,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具有邢臺特色、多層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初步構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融入城鄉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全面建成,全市人民群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
《意見》提出,要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著力解決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屢遭破壞拆除等突出問題,確保各時期重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系統完整保護,做好邢臺文章,賡續紅色血脈,讓邢臺煥發更強的生命力。
《意見》提出,要構建協同發展的區域保護格局,以沙河市、信都區、內丘縣和臨城縣為重點,打造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為代表的冀南太行山歷史文化片區;以清河縣、臨西縣為重點,打造運河文化為代表的運河歷史文化片區;以南宮市、信都區為重點,打造紅色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片區。要加快完善邢臺古城傳統脈絡,以邢臺古城為核心,構建古官道文化發展軸、邢襄文化發展軸,結合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陳列館等基礎設施或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發掘推廣老地名、中華老字號、歷史名人、民間傳說等傳統文化。
《意見》還就加強保護利用傳承、健全工作機制、強化組織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