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徐德業)近日,市直工委評出2022年度第四季度市直單位亮點工作。具體是:
我市省市重點項目均提前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市發改委狠抓投資和項目建設,截至11月底,全市76個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01.16億元,投資完成率109.36%。303個市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239.4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12.59%。
我市圓滿完成鞏固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后十”成果目標任務。市生態環境局以工業企業和揚塵治理為主攻方向,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等工作。2022年我市年度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93,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倒12。
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中醫藥醫保惠民工程”。市醫保局積極探索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措施,推動普通針刺、貼敷療法、中藥熏洗治療、推拿治療、拔罐療法、灸法6項中醫特色診療項目按床日付費并提高門診報銷比例。政策實施后,試點醫院月均門診量增加22.68%,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增加1560萬元。
市教育局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成效顯著。2022年全市中小學已有709所學校創建為省、市、縣級綠色學校,占比為64%,75所學校被評為第13批省級綠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從2019年22所增長到150所,創建總數和通過率居全省前列。
市民政局開展“寒冬送溫暖”系列救助活動。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自2023年1月1日起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86元和每人每月80元,提標幅度分別達到了30%和33%,惠及全市7.31萬困難殘疾人和7.65萬重度殘疾人。開展“福彩暖冬”行動,按照每人1000元標準,為370名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發放救助金37萬元。
市公安局成功破獲公安部“2022-20”號毒品目標案件。歷經14個月,聯合北京、江蘇等7省市,打掉一個涉及8省市的特大吸販毒網絡團伙,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48名,繳獲毒品2.1公斤。該案系全省破獲的首例合成大麻素新型毒品部級目標案件,公安部、省公安廳就我市破獲此案專門發來賀電。
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超過11.5萬人次。市人社局依托“智匯邢·百企進高校”“直播帶崗”等平臺開展各類招聘會1258場,進場企業2.38萬家,提供就業崗位49.5萬個,達成就業意向9.6萬余人;創新打造政府“零投入”模式的“零工超市”服務體系,覆蓋全市10萬余名靈活就業人員。
市委宣傳部榮獲2022年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牽頭實施“理潤邢臺”宣講工程,統籌全市特色宣講隊伍,建立統一管理培訓等工作機制,著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六進”和學校“三進”工作,打造邢臺宣講品牌。
我市2022年第三季度淺、深層地下水超采區水位回升幅度均居全國前列。12月9日,水利部辦公廳下發通報,我市2022年第三季度淺、深層地下水超采區水位同比上升4.86米、6.42米,均位列全國第三。
我市食品安全執法稽查工作受到全國通報表彰。市市場監管局開展一系列食品安全專項整治,2022年查辦行刑銜接案件47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掛牌督辦案件2件,有效震懾了違法犯罪。11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來賀信,對我市食品安全執法稽查工作進行通報表揚。
我市郵政快遞業增長態勢良好。2022年1-11月,全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4.96億件,同比增長10.5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8.09億元,同比增長5.63%。在全國快遞業務量城市排行榜中,我市居第46位。
全國首批市級媒體融合試點——邢臺新聞傳媒中心掛牌。2022年12月30日,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舉行掛牌儀式,標志著我市市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邁出堅實一步,全市新聞事業邁入“融合發展、多元傳播”新階段。今年,邢臺市被中宣部列為市級媒體深度融合全國試點。
河北邢臺干部學院獲評全國黨性教育干部學院。市委黨校全力做好辦學質量評估各項工作,李保國干部學院順利通過中組部評估并更名為河北邢臺干部學院,成為在中組部備案的72所全國黨性教育干部學院之一。
我市交通運輸系統執法評議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市交通運輸局以綜合執法信息化改革試點、綜合執法“百日行動”和“六位一體”治超模式等特色工作為抓手,推動全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工作邁上新臺階。近日,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通報,我市在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執法評議考核中位列全省設區市第一名。
我市入選全國品牌建設試點數量全省最多。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全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和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進品牌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近日,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全國首批“推動品牌強農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名單,我市9個縣(市、區)入選,全省設區市數量最多。
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市住建局強力推動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2022年共完成改造老舊小區181個,建筑面積120.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4萬戶,2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評選為省級優秀示范小區;4個小區改造設計方案被評選為全省優秀設計方案。
我市入選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城市試點縣和典型案例數量全省雙第一。市行政審批局強力推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2年12月,我市10個縣(市、區)入選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城市縣級試點,4個案例被評為典型案例。
市稅務局全省稅費服務質效評價排名第一。市稅務局創新工作方法,強化問需走訪,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進一步提升。2022年,在全省稅費服務質效評價中排名第一,在全國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調查中全省并列第一,地級市序列中獲得全國第二名。
我市在全省率先高標準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科學統籌全市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布局,在全省率先高標準完成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
我市新增省級眾創空間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市科技局采取多項措施推動眾創空間建設,近日,省科技廳公布2022年備案省級眾創空間名單19家,我市無界雙創孵化基地、威縣悅達眾創空間、春蕾眾創空間入選。
我市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數量全省第二。市商務局積極培育電商新業態,推廣電商新模式,我市7家基地被認定為河北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0家企業被認定為河北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我市省級基層供銷合作社示范社數量全省第二。市供銷合作社大力實施“基層社示范社建設工程”,2022年全市創建省級基層示范社11家。
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獲得省級示范榮譽。市交通運輸局大力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近日,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農村農業廳、省鄉村振興局決定命名13個縣(市、區)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我市清河縣、臨城縣入選。
我市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市衛健委指導全市認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衛生城市創建工作,2022年我市24個鄉鎮被命名為“河北省衛生鄉鎮”,401個村被命名為“河北省衛生村”,柏鄉縣被命名為河北省衛生縣城。
我市農業農村工作再創佳績。市農業農村局深入推動品牌創建,2022年我市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1例,全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典型案例1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3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億元村4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入選第六批全省名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個;全省名優農產品企業品牌1個。
我市24小時智能健身驛站建設成效顯著。市體育局爭取我市成為24小時智能健身驛站建設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60家24小時健身驛站,辦卡人數超過2萬余人,總服務群眾超過100萬人次,日均客流量近萬人次。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和職工壓力。截至目前,共為13家企業辦理公積金緩繳業務,緩繳金額461.68萬元;為974戶家庭辦理租房提取1149.93萬元;對受疫情影響的349戶逾期貸款停止收取罰息,并且不作逾期處理,涉及貸款本金6938.38萬元,月本息79.26萬元。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幫扶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推出“裕農快貸—退役軍人返鄉創業貸”,2022年共為128名退役軍人授信貸款1032萬元,為118人發放貸款850萬元,貸款人數及貸款金額全省最多。
市委辦公室加大督查力度推動重點工作整改落實。聚焦關鍵環節,對全市8個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督查,發現問題232個;對常態化疫情防控進行督查,發現問題783個;開展作風暗訪,檢查點位5878個,發現問題1380個;緊盯落實末端,所有問題均已完成整改。
我市獲評“省政府系統2022年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優秀承辦單位”。省政府辦公廳會同省人大常委會選任代工委、省政協提案委對2022年省政府系統69個承辦單位進行考核聯評,邢臺市人民政府被確定為“省政府系統2022年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優秀承辦單位”,在全省11個地級市政府中位列第三名。
市人大常委會以監督推動重點民生項目實施。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對2022年全市20件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開展陪伴式全過程監督,開展視察、檢查和調研等40余次,收集意見建議106條,推動項目順利實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委組織部打造特色干部教育品牌。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輪訓,實現1600余名市委管理干部全覆蓋。組織開展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舉辦2022年邢臺市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和2期“邢襄講壇”,全年直接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次19期,培訓15.3萬余人次,完成中央和省級調訓431人次。在河北干部網絡學院搭建專題網班7期,人均186.54學時,位居全省第一。
市委統戰部深入推動冀臺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成功舉辦冀臺中醫藥產業對接交流會(網上)、冀臺現代農業對接交流會(網上)和“山水太行·魅力邢襄”冀臺青年文創作品展,兩岸同胞近35萬人線上收聽收看,成功簽約2個項目,一批項目進入洽談程序。
邢臺日報社黨的二十大新聞宣傳工作成效顯著。發揮平臺優勢,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推出“黨的二十大特別報道”特刊、專欄稿件,在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刊發黨的二十大有關稿件16篇,省委宣傳部《黨的二十大特刊新聞閱評》連續刊登8篇邢臺日報社宣傳報道做法,全省地市級新聞單位最多。
《百姓看聯播》新媒體日播新聞欄目全新上線。該欄目由邢臺廣播電視臺制作,12月1日在“我看邢”APP上線,設置聚焦、看點、連線、反響和解讀等板塊,突出“百姓視角、群眾語言、網感表達”,采取沉浸式看新聞方式解讀《新聞聯播》,上線僅一個月,各平臺總點擊量達80萬+。
市殘聯積極開展“助殘暖冬”行動。積極爭取河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愛心捐贈健步鞋800雙,純牛奶100箱,總價值近10萬元。走訪殘疾人家庭1000余戶,發放棉衣棉被、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價值20余萬元。
市檢察院開展司法救助專項活動。2022年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442件,救助462人,發放救助金395.91萬元,救助案件數量與發放資金額度均創歷史新高。辦理的孟某某國家司法救助案被評為全省救助退役軍人及軍人軍屬典型案例。
市司法局“萬名法律人進鄉村”活動獲廣泛好評。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干部、律師、人民調解員、“八五”普法講師團成員等近萬人,深入全市207個鄉鎮(街道)5217個村(居)發放宣傳材料6萬余份,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3900人次,相關活動被央視頻、《河北日報》、邢臺電視臺報道。
市應急管理局完滿完成河北省2022邢臺抗震救災綜合演練任務。此次綜合演練是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市人民政府聯合組織的一次全要素、全過程的實戰化演練,省、市、縣三級同時響應,全市40余支救援隊伍1200多人參與演練,規模空前。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華密新材北交所成功上市。2022年12月23日,河北華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北京證券交易所,是我市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全省第二家在北交所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2中國(河北)國際冰雪產業發展大會邢臺參會企業取得顯著成果。市貿促會引導我市企業積極參加大會,河北臨西軸承工業園區招商簽約項目3個,金額31億元,占整個大會簽約項目的15%。
邢臺銀行多舉措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向150家“專精特新”企業發放貸款42.68億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發放支小再貸款853筆,金額22.07億元,幫助617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主動承擔中小微企業的評估費、抵押登記費等,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費讓利2.2億元。
省地質九隊圓滿完成沙河市白澗鐵礦勘探項目。自2020年承接項目以來,完成施工鉆孔46個,累計進尺36000多米,提交鐵資源量1.04億噸。2022年10月26日,《河北省沙河市白澗鐵礦勘探報告》由自然資源部評審通過并完成備案,這座億噸級高品位優質鐵礦正式進入探轉采階段。
我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全國推廣。市工商聯在全省率先推進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2022年全市報送省檢察院涉企案件23件,省檢察院批準15件,市級第三方組織正對11家涉案企業進行合規考察,縣級第三方組織已辦結涉案企業合規案件2起。該做法作為河北省唯一市級典型事例,入選全國工商聯與檢察機關100對溝通聯系機制典型事例。
我市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數量全省最多。近日,中國改革2022年度案例征集活動結果揭曉,市委研究室推薦的“邢臺市:推動權責清單制度向鄉鎮(街道)和開發區延伸”等3個案例,從全國近2000個改革案例中成功入選。全省共入選10個案例,我市入選數量最多。
市總工會2022年工會職工再就業培訓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全年共完成職工下崗失業再就業培訓1518人,已取得資格證書1216人,完成省總工會下達任務數的171.26%。
我市省級示范婦女講習所數量全省第一。我市獲評2022年河北省美麗庭院婦女講習所“最美分團”1個(全省共三個),2022年河北省示范婦女講習所11個(全省100個)、“最美”講師3名、“三好”微課2件。
市科協2022年多項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我市6個縣(市、區)列入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單位,數量全省第一;49家科技專家企業工作站通過省級評審認證,數量全省第一;在全省首推“科技館+”融合體,建成科技文化融合體50個;推薦“李保國先進事跡教育基地”入選中國科協等7部委評選的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全省設區市唯一。
我市成為公務用車集中統一管理全國試點。市機關后勤服務中心大力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我市被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選定為公務用車管理專項領域集中統一管理全國試點,也是河北省唯一試點市。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電子檔案異地備份工作。共備份數字化掃描件約5000萬幅,總數據量接近30T。全市電子檔案備份硬盤送張家口市檔案館異地保存,確保了我市電子檔案數據在突發事件、自然災害中的安全。
市委編辦完成全市開發區管理機構整合規范工作。進一步規范機構設置、優化領導體制、合理配置職能,穩妥有序完成全市21家省級開發區管理機構整合規范工作,清理市級園區管理機構10個,實現“一縣一區”,為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有力體制機制保障。
市委網信辦深入推進網信普法工作。組織參加“2022全國互聯網法律法規知識云大賽”,榮獲全國第二名和全省第一名。創作選送的《拒絕網上造謠傳謠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網信普法作品,榮獲全省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活動一等獎。
市信訪局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推動信訪工作提質增效。2022年我市進京走訪批次、人次分別較去年下降51.87%和53.09%,國家和省信訪局受理我市信訪事項同比下降2.01%;黨的二十大信訪保障期間實現“零進京訪”。
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中國共產黨邢臺市委員會大事記)》。全書約40萬字,以綜合反映為主旨,宏觀概述與重點記述相結合,如實記述黨的十九大以來邢臺市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重點工作和重要活動等。
團市委持續打造“希望工程”公益金字品牌。創新公益模式和社會動員機制,籌措“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學計劃”活動資助金123.3萬元,資助學生1273名,這是我市近年來實施范圍最廣、資助力度最大的一次希望工程助學行動。
市文聯推動媒體矩陣建設助力文藝繁榮。全年共發布微信公眾號文章600余篇,在各視頻平臺發表視頻作品191個,點擊量達31.4萬次。舉辦2022年度“邢臺市文藝精品創作獎”評選活動,征集作品119件,評出突出貢獻獎1件、繁榮獎70件、扶植獎15件。舉辦《散文百家》首屆全國優秀散文征文大賽,征集作品5366篇,評選出獲獎散文40篇。
市人民醫院心臟內科起搏電生理團隊全市率先完成雙腔無導線起搏器置入。12月27日,市人民醫院心內四科為一名老年患者成功置入美敦力雙腔無導線起搏器。這是我市心內科心律失常介入診療的一次突破。
省眼科醫院在2021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全省第一。2022年10月,國家衛健委公布了2021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考核結果,省眼科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其他專科手術類)績效考核中排名第21名,位列全省第一。
邢臺醫專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斬獲佳績。在2022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榮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全省同類院校排名第一。
邢臺市第二醫院成為北京結核病診療技術創新聯盟會員單位。此舉有助于加強結核病專科技術合作與交流,增強我市結核病領域的學科技術優勢和科研、診療能力,實現對結核病患者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全國糖尿病“長程實踐項目交流中心”落戶市第五醫院。該項目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發起,通過交流學習、臨床實踐分享,建立和推廣兼顧院內短期降糖和院外長期控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院內——院外長程管理治療理念,提高中國糖尿病臨床醫師的診療水平。
我市實現國家基本氣象站全覆蓋。自2022年12月31日起,邢臺市15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正式升級為國家基本氣象站,邢臺市國家基本氣象站的數量由2個增加為17個。
我市協同聯動辦公平臺正式啟用。該平臺由市大數據發展中心建設,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啟用,可支持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全流程高效率移動辦公,初步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協同辦公,為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市紅十字會開展“博愛一日捐”救助活動。截至目前,已收到43家單位的2022年“博愛一日捐”捐款37萬余元,對參加2021年度“博愛一日捐”活動符合救助條件的205人發放救助款43萬余元。
市新華書店“新華優選”直播營銷活動效果顯著。四季度,“新華優選”直播營銷線上完成銷售18.06萬元,網上瀏覽量47575人次,網上點贊99591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