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宋華英指出,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十屆五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
實際工作中,我們將緊緊圍繞制造強市、新型能源強市、物流強市、農業強市、質量強市、數字邢臺六個現代化場景建設,牢牢把握一條主線,堅持四項要求。一條主線,就是把“解放思想、奮發進取”這條主線貫穿始終,夯實“穩”的基礎、把握“高”的要求、保持“快”的節奏、強化“實”的舉措、實現“新”的突破,堅決做到黨中央有號令、省市委有部署、市政府見行動。四項要求,一是堅持立足實際、放眼全局。始終保持胸懷大局的擔當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高品質生活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從中央精神、國家政策與自身實際的結合中搶抓機遇,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吸引優秀企業、優質項目、高端人才、重要資源,帶動活躍全局發展。二是堅持統籌兼顧、系統推進。始終保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分清輕重緩急,突出工作重點,兼顧當前與長遠,處理好工作中的兩難、多難局面,努力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爭取最好結果。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善作善成。始終保持求真務實作風,從細處著眼、小處入手,研究政策、錘煉本領,將目標任務細化實化為具體可操作的小機制、小辦法、微創新,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質效。四是堅持高位推動、末端落實。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責任意識,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深入一線,圍繞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短板弱項抓具體、具體抓,激勵各級干部盯緊末端抓落實,以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沖勁韌勁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提升綜合經濟實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新型能源等領域謀劃推進項目建設,強化新開工項目智能監管,實時跟進督導。積極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貼息貸款、中長期貸款支持項目,抓好270個專項債券項目建設。繼續實施重大項目專班機制,高效推進24個重大項目落地開工、投產達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機制,新增市場主體數量保持全省前列;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服務好、發展好。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深入貫徹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和實施方案,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持續開展促消費活動,抓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積極拓展線上消費。擴大外資外貿規模。加快設立邢臺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推廣多式聯運,用好中歐班列,暢通國際貿易通道。加強對外投資合作,新增境外投資企業5家、協議投資額2億元以上。
堅持產業興市、制造強市,著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
提升邢臺制造競爭力。深入實施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培育行動和營收倍增計劃,促進市縣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推廣“首席質量官”制度,爭創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強化金融支持,用好企業上市“邢臺模式”,力爭貸款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提升科技創新引領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現科技計劃專項經費翻番,確保制造業科研經費占比達70%以上,以補助科研課題立項方式激勵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發揮好科技特派員聯絡員作用,深化產學研合作,新建3家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和院士工作站。推動縣域科技創新層級躍升,A類縣達到7個,力爭消除C類縣。提升數字賦能帶動力。圍繞數字邢臺建設,構建數字生態體系,推動中小微企業上云和兩化融合;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活動和企業上云星級評定;培樹30家數字轉型試點企業,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和典型應用場景。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著力增強城市發展活力
扎實推進各領域改革。抓住國家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機遇,積極爭列國家和省改革試點,打造全省全國改革經驗。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推動國資國企做大做優做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大力推廣“信易貸”,持續提升全國地級市社會信用排名。完善商事制度,深化營商環境專項評估,加強政務誠信建設,依法懲治侵害企業利益行為,千方百計助企紓困,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扎實推進開發區改革。完善開發區量化考核等機制,壓實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責任。加強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完成所有開發區區域評估,加快補足短板弱項,推動開發區向基礎設施高端、創新環境高質方向發展。
堅持系統治理、綠色轉型,著力厚植美麗邢臺生態底色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化工業企業治理,推廣VOCs綜合治理綠島模式,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行動,加強露天焚燒管控,強化全域控塵,持之以恒鞏固空氣質量“退后十”成果。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快實施中央水生態環境資金支持項目,發揮“河長制”巡查監督作用,河流國省考斷面全部達到省考核要求。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著力建設“無廢城市”,保持黑臭水體動態清零。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行動。優化產業結構,抓好結構性減排工程,加快推進各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創A。優化運輸結構,開展新能源運輸場景合作。優化能源結構,著力打造新型能源強市。全面開展碳核查,積極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深化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力實施生態補水工程,保持“百泉復涌”“河河有水”靚麗景觀。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保持對非法盜采河砂、礦產資源的高壓嚴打態勢。深入落實“林長制”,開展中心城區增綠行動,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堅持三農優先、共同富裕,著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加快推動奶業、蔬菜、肉類、中藥材等優勢產業集中連片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綠色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做強特色農業品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三年建設行動,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健全農業市場主體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多途徑促進農民增收。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優化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機制,鞏固提升問題廁所整治成果,打造美麗鄉村276個。
堅持以人為本、城鄉一體,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提升主城區功能品質。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主城“六區”一體化,完善市本級2035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主城區供熱專項規劃。強化城市體檢結果應用,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工程,加快建設金融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地表水廠及配套工程等項目。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城建項目267項,全力提升縣城功能品位。加快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推廣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全力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提升就業保障水平。全面落實穩企穩崗擴就業政策,組織各類招聘會260場以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統籌做好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及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各項增資政策,持續提升低保和養老、工傷、失業等保障水平,深化醫保支付方式全國試點改革,高效發揮醫?;菝褡饔?。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改擴建項目63個,新增學位3.17萬個。加強智慧教育建設,創建20所智慧校園示范學校,“雙師課堂”覆蓋50%以上中小學。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支持邢臺學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加快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本科專業建設,完成邢臺醫專專升本評估工作。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籌辦邢臺新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深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深化健康邢臺戰略。加快中醫藥強市建設,壯大中醫藥產業集群,持續實施中醫藥醫?;菝窆こ獭娀八尼t聯動”改革,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高分級分類診療能力,完善基層衛生機構功能,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優化養老服務,提高等級養老機構占比。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辦好太行山文化年系列活動和第六屆旅發大會,推動城郊游、鄉村游和夜游經濟提檔升級,著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升邢臺博物館、郭守敬紀念館展陳水平,讓文物活起來。開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完成市體育中心建設。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著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認真落實新階段防控措施,不斷加強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突出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癥。深化疾控體系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專業能力,強化醫防協同,全面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壓實責任體系,強化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扎實推進礦山、危化、燃氣、自建房、道路交通、消防等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建立完善自然災害風險和災情會商制度,健全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穩妥化解金融、政府債務等領域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深入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平臺,全面化解信訪積案,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強化社會治安立體防控,保持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高壓態勢,確保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我們一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我們要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忠誠捍衛“兩個確立”,持之以恒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政府治理全過程,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我們要不斷提升行政能力,加快推進市縣法治政府建設,落實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復議,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能力,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里手。我們要不斷錘煉過硬作風,把實干實政作為政府工作基本要求,堅守人民情懷,強化宗旨意識,滿腔熱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四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敢擔當、善作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我們要不斷增強廉潔意識,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推動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堅決懲治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鞏固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堅持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推動財力下沉,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