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武健通訊員賈嵐
“上班去嘍!”1月28日,農歷正月初七,信都區龍泉寺鄉北和莊村民李擁軍一大早就出了門,他是村內抱香谷景區山道滑車項目的安全員,每天都早早過去檢查場地。“公路越來越好走,景區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李擁軍說,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真好。
人勤春來早。走進北和莊村,記者發現,像往年一樣“歇年”的村民少了,打工、務農、忙著致富的身影多了。北和莊村黨支部書記莫代武說道,以前,進出村的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現在,路修得又平又直,車流、物流、客流更加暢通。去年,在附近景區打工的村民就增加了30余人。
要想富,先修路。信都區發揮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先導和支撐作用,僅2022年,該區就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383公里。“以北龍線為例,連湖路在北龍線的基礎上加寬取直,全長10.4公里、路面寬12米,沿線經過西黃村、龍泉寺2個鄉鎮,串聯邢襄古鎮、抱香谷、景梅山等旅游景點,輻射帶動周邊20多個村約1.5萬群眾受益。”信都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笑麗介紹說。
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更點燃了沿線村民致富的信心。
連湖路完工后,前來景區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于是,村民們有的在古鎮租賃商鋪搞經營,有的從事保安、保潔、餐飲服務等工作。北和莊村民李雙辰每年都種植紅薯、蘿卜等作物。“現在路順了,游客越來越多,我在景區設攤位銷售,這些土特產供不應求。”李雙辰計劃著,年后通過擴大無公害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銷售,拓寬致富途徑。
莫代武告訴記者,現在交通便捷了,有許多在外務工的村民決定回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