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王少華)今年,市發改委將開展推動市場環境持續提質、政務服務持續提優、法治環境持續提標、信用環境持續增信、金融環境持續暢通五大行動,探索隱性壁壘專項清理、商事制度改革、政銀企對接等制度創新,引導各部門繼續提升服務效能,助力打造市場主體向往、人民群眾滿意的營商環境。
去年以來,我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優化企業開辦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市場環境更加規范有序。2022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83.18萬戶,同比增長9.28%,較2021年底凈增7.06萬戶。“圍繞推動市場環境持續提質,我們將組織開展隱性壁壘專項清理,鞏固提升簡易注銷改革成果,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探索歇業備案登記制度,持續推進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和投標保證金承諾制改革。”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去年我市成立重大項目謀劃和推進工作專班,出臺272條穩經濟政策措施,實現重點企業科技特派員聯絡員全覆蓋。同時積極搭建政企溝通平臺,市、縣兩級召開企業家圓桌會議近600期,為企業解決困難問題2000余項,平均辦結率達93.8%。圍繞推動政務服務持續提優,市發改委將協調組織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鞏固完善“全程網辦、一日辦結”服務模式,推進審批、備案、評估評審等事項線上辦理。
我市加強和創新行政執法監管,27個市直部門發布“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337項,去年以來累計免罰超過320萬元。此外,目前共有530家企業(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白名單。據悉,圍繞推動法治環境持續提標,市發改委將協調推進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規范政府收費和罰款,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深入推進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管白名單動態調整機制。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邢臺市社會信用促進條例》,近12個月信用狀況監測平均綜合指數位居全省第一。圍繞推動信用環境持續增信,市發改委將充分發揮信用示范城市引領作用,協調有關部門健全社會信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應用,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助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圍繞推動金融環境持續暢通,市發改委將協調有關部門對產業鏈“白名單”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健全政銀企對接平臺,用好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中長期貸款相關政策,加大后備掛牌上市企業挖掘培育力度,確保有關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