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武健 通訊員王劍、路遙)近日,市法院印發《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加強產權平等保護,推動破產審判專業化、信息化、高效化,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等方面入手,發揮人民法院在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職能作用,為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發展目標提供司法保障。
根據《意見》,全市法院系統將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依法審理建設工程、房地產、礦產資源以及水、電、氣、熱力等要素配置和市場準入合同糾紛案件;妥善審理涉及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糾紛案件,促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依法審理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糾紛案件,保障建設用地規范高效利用。貫徹實施服務保障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司法政策,依法保護進城務工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妥善審理住房、教育培訓、醫療衛生、養老托育等重點民生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構建和諧法治消費環境。
為推動破產審判專業化、信息化、高效化,市法院將完善破產審判人員單獨考核機制,規范破產審判工作,統一破產審判尺度,進一步推進破產審判職能的有效發揮,更好運用法治化手段積極穩妥地處置“僵尸企業”,促進市場主體有序退出和困境企業救治,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保持社會穩定。
在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全市法院系統將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原始創新司法保護力度,深化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完善知識產權專門化審判體系,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改革,加快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
此外,市法院將繼續深化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快異步庭審試點應用,使當事人可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地點,整合碎片化時間參與訴訟活動,降低社會成本、減輕群眾訴累。
“市法院還將深度挖掘海量審判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通過研究分析民間借貸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等案件的審判數據,為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提供司法助力,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市法院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