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武健
在全省率先制定城市社會信用促進條例、制定出臺《全市政法機關打造優良法治化營商環境18項措施》、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我市高度重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強城市立法,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市場主體和群眾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切實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讓市場主體安心投資、放心發展。
出真招——構建完善穩定的法治制度環境
社會信用信息如何管理?嚴重失信怎么懲戒?不良誠信記錄能否修復?針對解決制約經濟社會運行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2022年7月1日起,《邢臺市社會信用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是我省設區市中首部規范社會信用關系的地方性法規。”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趙劍表示,《條例》的制定出臺,將有利于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對于增強全社會誠信意識,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3年,圍繞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市人大常委會將《邢臺市政務服務管理條例》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并將研究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競爭、依法有序的良好環境,是政法機關的職責所在。2022年,市委政法委制定出臺了《全市政法機關打造優良法治化營商環境18項措施》,通過建立完善制度,為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法保障。“今年,市委政法委將繼續發揮職能作用,會同市直政法單位、市直有關單位聯合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與企業建立定點聯系制度,當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服務員’。”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重點排查化解企業債務、勞動爭議、合同履行等領域矛盾糾紛,遏制市場流通領域欺行霸市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違法行為,為企業合法經營營造良好治安環境。
動真格——營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市場環境
“感謝法官,僅用4天就幫我們收回50萬元貨款!”近日,寧晉法院收到了賈家口鎮某公司送來的錦旗。不久前,這家公司與某電纜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向寧晉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寧晉法院快速審查案件情況并于當日作出裁定,及時對某電纜公司采取了保全措施。
“近年來,市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嚴厲打擊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市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韓迎亮介紹,今年,市法院印發了《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從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營造公平誠信交易環境、推動破產審判專業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職能作用。
2022年,市公安機關聚焦人員密集場所和政治中心、金融網點、水電油氣等要害部位精準開展熱點區域晝夜巡控和治安亂點“定向清查”。行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出動巡邏警力4.56萬余人次,發動群防群治力量近1.38萬人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82處。按照部署,今年,全市公安系統將繼續聚焦食品藥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虛擬網絡、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緊盯嚴重影響企業安全的違法犯罪開展專項行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治安環境。
見真情——提供優質普惠的法治服務環境
去年9月,市生態環境局廣宗縣分局的一次服務式執法讓該縣某企業負責人連連稱贊。
原來,執法人員在對該企業進行檢查時發現,焊接車間2臺處于生產狀態的焊機未開啟配套的煙塵收集裝置。“雖然企業未按要求使用焊煙收集處理設施,但系首次發現,且立即整改,我們依法對該公司免于處罰。”執法人員周璐介紹說。
執法既要有力度更需有溫度。我市持續推動實施輕微違法行為包容免罰清單,對符合法定情形的,依法不予處罰或免于處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個市直部門制定發布“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337項。經初步統計,自發布實施以來,全市已累計免罰超過520萬元。
不久前,清河縣檢察院聯合威縣、新河等多家檢察機關,在征求企業合規整改意愿后,會同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深入某涉案企業,幫助企業進行合規建設。“在檢察機關的幫助下,公司順利完成了合規建設,企業長遠健康發展才有了保障。”企業負責人說。
“檢察機關要通過企業合規建設,發現民營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破解民營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助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呂東介紹,在這項工作開展之初,市檢察院便與市工商聯聯合組成課題組,了解掌握全市民營企業建立合規制度的現狀,找準切入點,確保決策部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今年,我們將繼續通過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努力實現‘辦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業、規范一個行業’,為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社會治理貢獻檢察力量。”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田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