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以其泉涌如玉得名,千余年來從未斷涌。
我家住信都區皇寺村,今年76歲,走進玉泉禪寺觀泉已成為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玉泉位于我們村村西的玉泉禪寺內,泉池被漢白玉圍欄圍起,水面五畝多。玉泉禪寺,原名玉泉寺,建于唐朝,寺廟依泉而建,可知玉泉至少已存在一千多年。泉池為圓形,史料記載是明朝縣令陳大賓所建,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我們村一帶流傳著這樣幾句話:“皇寺村前有一景,家家門前有口井。”“泉水繞街流,吃喝不用愁。”“村西流不干,村東灌不滿。”小時候,玉泉出水量極大,僅池中央就有四個泉眼冒水,四周還有多處泉眼。現在池北那條路,原來是條河,從玉泉冒出來的水順河一直東流。“流不干”是指玉泉池內的水汩汩外冒從未干涸過,“灌不滿”指泉水東流至皇寺村十字街東半公里處,便流入地下消失了。大家伙兒都覺得十分神奇。家家有井,村里幾乎掘地出水,從不缺水喝。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旱,我們村多虧了這口泉。
玉泉泉池西南高東北低,泉水是從池底石縫中冒出來的,我們都叫它石縫水。現在未到雨季,水量還不大,目前應該不到七米深。過了汛期,玉泉池里的水會更多、更清,村內季節河里也會再次嘩嘩流水,泉水叮咚的聲音,特別好聽。一口玉泉池,一條穿村河,東南靠龍山,西靠西山,北望饃饃山,盛夏皇寺村的景色非常美,勝似江南。
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為古剎的屋脊飛檐、古柏的樹冠丫杈、玉泉池的涼臺牌碑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彩輝,景觀十分幽靜、壯麗。古邢臺八景之一“玉泉夕照”,說的便是此時此景。
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來看玉泉、賞古寺。在外人眼中,玉泉只是一眼泉水,可對我們來說,全村吃水澆地都靠它,這汪泉是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生命之源。如今,為更好地保護玉泉,村民們用水已不再使用泉眼中的水。
玉泉可以說是我們村的“根”。大家喝著玉泉的水,聽著玉泉寺的故事長大,愿玉泉創造越來越多的奇跡,給鄉親們留下一份獨特的鄉愁。 (記者周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