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僅僅是增加我們城市知名度和榮譽感,更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日前記者在襄都區走訪時,聽到很多市民這樣說。
“對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我感受最深。”襄都區軍分區小區居民焦保鋼說,近些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小區面臨著配套不全、綠化率偏低等問題。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小區逐步對陳舊、老化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著力補齊短板,提升居民生活舒適度。如今,小區煥然一新的外立面墻、寬敞平坦的區間道路、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改變的不僅是小區環境,人們精氣神也提升了不少。
“我和老伴無依無靠,家里燈壞了,找樓長幫忙。他是志愿者,二話沒說就幫我更換了燈泡。”塔林社區失獨老人馬鳳蓮說,她所在的社區,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公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給她帶來的最大體會就是生活更幸福了,因為身邊到處都是志愿者。
在采訪中,人們普遍認為,襄都區作為老城區,通過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老舊小區得到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物業管理更加規范,老百姓生活更加舒心。(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謝龍通訊員 王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