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文靜通訊員張倩)初夏時節,游走在清河縣大運河畔油坊碼頭,悠悠碧水,古韻新風,美不勝收。流經清河的京杭大運河衛運河段長達18.9公里,途經12個村,南經油坊鎮二哥營村入境,北至油坊鎮渡口驛村出境。
除京杭大運河外,歷史上隋唐大運河也曾從清河穿過,現已埋藏于地下。千百年來,大運河一直影響著清河的民俗民風和清河人的商貿思維。隨著海運逐漸增多,流淌千年的大運河北段開始斷流停航。20世紀70年代,流經清河的衛運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嘩。
“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河,還是清河的精神文脈。我們深入挖掘和豐富運河文化內涵,傳承運河文脈、喚起運河新生,讓大運河精神歷久彌新,綻放永恒魅力。”清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郝軍峰說。近年來,清河縣積極做好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重點打造文化運河、生態運河、旅游運河、經濟運河。在京杭大運河所在地油坊鎮、隋唐古運河所在地葛仙莊鎮,初步謀劃了清河縣大運河民俗文化博物館項目、大運河水工遺產展示園項目等10個項目,用活大運河資源,讓大運河文化帶更加流光溢彩、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