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明明)日前,走進信都區凰家公元小區,“綠化面積大、植物種類豐富、景觀造型別致”是留給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在繁茂植被的掩映之中,一幢幢居民樓整齊美觀,小區道路干凈整潔。“樓下就是公園,好比住在園林里!”凰家公元小區居民馬磊說。
出門見綠的生活不僅體現在社區里,我市還通過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等方式,打造了多處“口袋公園”,讓城市中寶貴的土地資源得到精細化利用,逐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來到襄都區建設路與車站南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吟春園,開滿凌霄花的長廊扮靚繽紛夏日,游園四周綠樹環繞,居民在廊亭下游玩、納涼,享受“口袋公園”帶來的歡樂。“有花有草,環境挺好又干凈,經常帶孩子來這玩兒。”市民李秀蘭說。
游園建在家門口,隨時隨地享受休閑時光。今年以來,我市利用城市中的“巴掌地”“邊角料”,堅持“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建園增綠,并將健身設施有機嵌入公園廣場等綠地空間,位于信都區興達路與永祥街交叉口東南角的愛晚紅楓公園,就是周邊居民健身休憩的網紅場地之一。
“公園環境優美,茂盛的樹木給游人提供了蔭涼。另外,健身器材比較齊全,環境衛生也好,是休閑娛樂的好場所。”市民侯先生說。
今年以來,我市結合百姓所需所盼,聚焦完善城市功能,通過大體量增綠,持續拓展城市綠色空間;同時,在小區、單位、學校、醫院附近建設口袋公園,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目前,市區已建成212個公園游園廣場,“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現實,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