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區:安置點讓群眾安身更安心
本報記者周林
“您今天血壓有些偏高,這兩天我們會定時來測量,如果感覺頭暈、胸悶可以隨時叫我們。”8月2日上午,在信都區漿水鎮集中安置點前南峪賓館,醫療保障組成員關發先和侯麗萍正在給漿水鎮營房臺村村民劉三文測量血壓。
漿水鎮集中安置點共四層,安置了漿水鎮7個村64戶208人。每個房間兩至三人入住,房間內電視、網絡、空調、淋浴等設施齊全,可最大限度滿足安置群眾需求。
“7月28日,我們將前南峪賓館定為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并緊急成立臨時黨支部。7月30日緊急啟用,妥善安置群眾,確保每一戶都不落下。”漿水鎮黨委副書記何冰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點位長,他告訴記者,他們組建了由醫療保障、安全保護、后勤保障、食品安全、點位服務五個工作組為架構的點位工作站,讓群眾在這里住得暖心、安心。
臨近中午,安置點的餐廳開始熱鬧起來,老鄉們有序排隊自主用餐,芹菜炒肉、炒菜花、涼拌豆干、米飯、饅頭、水餃,各種蔬菜主食供應充足,大家自助用餐。孟慶麗一家四口正坐在一起吃飯,“餐品很豐盛,在這里吃得好、住得也安心。”孟慶麗是漿水鎮后南裕村人,她告訴記者,有村支書、包村干部和志愿者負責村里的治安問題,家里有事兒跟他們聯系就好,自己在安置點住得非常放心。
在每個房間,工作人員還放置了明白紙,上面寫有工作人員電話和涉及生活的各項提醒。安置點的群眾,年齡大的92歲,小的只有5個月。每一層都有志愿者,確保安置群眾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志愿者侯鈺鑫說,7月30日,接到通知后,他們僅用兩個小時便為7個村的安置群眾辦理好入住。他們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務,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關愛。
據介紹,漿水鎮已全面開展對各村災后隱患點的排查,安全隱患全部消除后群眾便可返鄉。7月31日降雨結束后,該鎮迅速組織搶險隊對險情進行排查處置,排除積水,疏通道路,清理淤積,清除受損樹木斷枝,全力以赴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針對轄區面積大、人口多的特點,信都區對群眾和重點防汛點位實行網格化管理,區級領導、鄉鎮(街道)、村(社區)逐級包聯,指導安全度汛,協助受威脅人員轉移,實現“應轉盡轉”。同時,每個鄉鎮設置物資保供點,根據需要第一時間供應到位,全力保障群眾生活用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