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記者邢云)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連日來,邢臺市廣大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黨員干部亮身份、當先鋒,沖在抗洪搶險救災一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今年37歲的郝華洋,是邢臺市信都區白岸鄉一名黨員干部,負責包聯該鄉南就水村。8月11日,是郝華洋在南就水村堅守的第15天。一大早,郝華洋就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對村里部分危險路段進行查險、重修。在施工現場,郝華洋和村民一起搬運石頭、清理土方,身上的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
南就水村地處邢臺、邯鄲和山西省的交界處,是一個深山區里的小山村。暴雨下了三天兩夜,沖斷了道路,村里停水、停電,通訊失聯。降雨期間,郝華洋幾乎沒怎么合眼,巡查河道、入戶查訪、安置群眾,一直忙前忙后。郝華洋說:“我是包村干部,也是一名黨員,村里一二百人,如果真的出現什么意外,我對不起老百姓。”
黨員干部站了出來,群眾心里就有了底。在寧晉縣大曹莊鎮,最近幾天,鎮黨委書記劉哲一直奔走在各村災后重建一線,探望走訪受災群眾,指揮調度環境衛生清理和消毒消殺等工作。7月30日至8月9日,連續11日的晝夜奮戰,劉哲每天休息不到4小時,面部、胳膊和腿部被曬得黝黑。8月2日晚,他帶領鎮、村黨員干部和搶險隊員裝填沙袋、封堵脫坡、加固河堤,手上磨出血依然堅守不退,在現場激勵大家奮勇向前,最終成功排險。“搶險救災,咱得沖在前,這是責任!”劉哲說。
任澤區各村黨員干部主動迎難而上,帶頭參加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擔當作為,沖鋒在前,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該區農業農村局黨員干部帶頭,組建農業技術服務小分隊,分赴各鄉(鎮)實地查看農業受災情況,面對面指導種植、養殖等經營主體開展災后恢復工作,針對絕收地塊進行土壤消毒,協助養殖戶做好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同時積極協調種子、種苗等物資,滿足災后生產恢復需要。
邢臺市交警部門的黨員民警紛紛請戰,一方面,加強主城區、國省道和主要縣鄉道路的巡邏管控,及時清理落石、排查險情;另一方面,在危險路段和積水嚴重路段設置警示標志,并增派警力指揮疏導,及時采取分流、限制通行等交通管制措施。
邢臺市委組織部、市委兩新工委第一時間安排部署,組織兩新黨組織和黨員下沉一線。全市兩新組織黨員帶頭組建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156支,在隱患排查、人員轉移和災后重建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邢臺市青年企業家商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領商會會員前往信都區宋家莊鎮和漿水鎮捐贈物資。全市暖“新”驛站、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及時升級成集應急避險、儲備防汛物資、防汛宣教為一體的臨時性防汛應急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