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我市加快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
河北長征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工人正在裝配新能源裝載機。檀雪攝
本報訊(記者王帥薇)隆堯縣4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現場,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整齊劃一;臨西運河200兆瓦風電項目一期項目現場,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風機緩緩轉動……追風逐日,我市開發利用新型能源的場景日漸豐富。
我市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儲量豐富,為打造新型能源強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全市搶抓能源革命機遇,建成并網風電站8座,裝機容量53.95萬千瓦;集中式光伏項目已經建成并網48個,裝機規模332.0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并網236.06萬千瓦。
“今年,我們申請的40個風電、光伏項目得到省發改委的批復,部分項目已開始籌備建設,預計總裝機規模345.5萬千瓦,將推動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再上新臺階。”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17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日加氫0.26噸,可替代燃油約400升,年間接減排二氧化碳約650噸。”這是我市河北中煤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加氫站運營的“寫真”數據。
作為清潔綠色的可再生能源,氫能和甲醇能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且市場廣闊。經行業預測,到2025年氫能和甲醇能的市場有5至10倍的增長空間,抓住了這個機遇,就能在新賽道實現重大突破。
我市現有在建制氫項目2個,分別是中煤旭陽氫能源示范引領項目和沙河正康能源有限公司高效清潔燃氣項目。據估測,中煤旭陽氫能源示范引領項目投產后,生產的氫能加以應用,預計年間接減排二氧化碳約11萬噸。
錨定搶占氫能和甲醇能經濟制高點,我市加緊建設制氫項目,多元化開發氫能資源,充分利用焦
化、化工等企業副產氣體,發展風電、光電低成本制氫項目;積極探索甲醇能發展路徑,深化與吉利集團在甲醇能領域的合作,加速布局甲醇產業全鏈條。
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離不開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儲能環節。我市重視抽水蓄能利用開發,加快推動抽水蓄能項目建設。現有的5個抽水蓄能項目中,1個已經開工建設,1個擬調整為國家“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其余3個均擬列入國家規劃項目。
如今,市、縣正在合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推動能源結構不斷優化,“風、光、水、儲、氫”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加速形成……
隨著新型能源應用場景在多領域不斷拓展,新能源裝備制造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日前,位于市經開區的晶澳(邢臺)太陽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全自動智能制造生產線高效運轉,經過高速無損劃焊一體機、自動排版機、自動包裝線、自動封邊機等多道工序后,一片片晶硅電池片構成高效組件。
“近一年,公司先后投資近18億元,分批建設年產10吉瓦太陽能光伏組件項目,項目滿產后,整個晶澳邢臺基地組件產能將達到12.5吉瓦,每年生產的產品應用到電站端,可產出約160億度電,相當于減排1650萬噸二氧化碳,出口創匯有望超百億元。”企業負責人說。
包括晶澳公司年產10吉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在內,目前,我市14家新能源裝備企業投資的18個項目,總投資154.7億元,其中已投產5個。新能源裝備制造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以市經開區為主戰場,我市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太陽能電池、光伏發電系統及其組件裝備、風電整機、儲能裝備,推動新能源制造業產業集群邁向更高端、輻射更大面積。
長征汽車新能源商用車已全面上市,1-10月份生產新能源車932臺;領途汽車7月份開始恢復生產,目前已生產4443臺;本月,紅星汽車將實現新能源車新車型批量下線。在此基礎上,我市瞄準新能源車及配件產業持續發力,繼續圍繞“兩汽一拖”核心企業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帶動零部件及貿易服務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鼓勵整車企業在當地配套,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帶動一批上下游企業做大做強,打造龍崗經濟開發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市域內推廣新能源車替代使用,加快布局加氫站,依托風光抽水蓄能與煤電企業和能源大數據中心……打造新型能源強市的市、縣合力加速凝聚,正在轉化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