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現代戲《好南關》在京演出
“看到家鄉的戲曲很親切,也很驕傲”
《好南關》劇照
本報訊“月彎彎,水彎彎,清風樓下是家園。好南關等你,等你年復年,老巷靈井舊時伴……”12月5日,河北梆子現代戲《好南關》的優美唱腔回響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當日,這部由襄都區委宣傳部與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聯合精心創作的大戲成功上演,為首都人民帶去一場視聽盛宴。
河北梆子現代戲《好南關》以王寶泉、趙麗琴等好南關兒女奔赴長津湖戰場浴血戰斗為主線,藝術地再現邢襄兒女毅然走上抗美援朝戰場,好南關群眾向前線輸送棉花、皮張、藥材的難忘歷史。
該劇于9月30日在信都大戲院成功首演,隨后又分別在邢臺市、石家莊市演出4場。現場觀眾累計達5000余人次,線上視頻觀看人數累計超65萬人次,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首演之后,襄都區和河北梆子劇院繼續充實《好南關》戲劇文本,在臺詞、唱腔、音樂、舞美、燈光等方面持續進行完善。
該劇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擔任藝術顧問,五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同臺演出,既是首部反映邢臺城市精神的文化作品,也是全國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的戲曲作品。此次在北京演出,將充分展示“厚樸善美、勤奮自強”的邢臺城市精神,擦亮“太行泉城”城市品牌,提高“好南關”歷史文化街區知名度。
劇中出現的好南關布袋院、清風樓,以及邢棗仁、益城燒鍋、梅花拳等邢臺特色品牌,引起在京邢臺人的共鳴。“在北京看到家鄉的戲曲很親切,也很驕傲。”隆堯縣人、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趙景勃說,《好南關》是一臺好戲,將抗美援朝和邢臺好南關融合在了一起,很好地還原了邢臺好南關的風貌,充分展現了邢臺城市精神。
該劇計劃在北京演出兩天,將邀請各界人士現場觀看。
(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籍明泉見習記者王潤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