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縣在工業園區設立法官工作站——
架起護企“連心橋” 打造助企直通車
本報記者 劉瑞鳳
“之前公司的合同中錯將‘定金’寫為‘訂金’,是法官工作站工作人員及時指出,給我講解了二者的區別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并幫助修改完善合同,才規避了交易風險。”日前,位于巨鹿縣的河北蒙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趙學志說。
蒙羊食品公司是巨鹿縣省級工業園區內的一家企業,上個月該公司與外地某企業簽訂羊肉制品的買賣合同,因涉及金額較大,趙學志心里覺得不踏實。“合同內容還需要補充嗎?”“會不會有風險?”他帶著疑惑找到了園區內的法官工作站負責人張曉燕。
張曉燕將合同進行了全面審查,發現其中一則條款要求買受方支付10萬元訂金。“交付訂金通常會被認為是交納的預付款,不具有擔保功能,如果對方違約,對咱是很不利的。”張曉燕細心解釋。
“原來一字之差影響這么大,幸虧有您給把關。”聽了張曉燕的講解,趙學志連連道謝。
在工作人員指導下,趙學志對合同條款進行了修改完善。本月,蒙羊食品公司已收到全部貨款,并與對方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自從園區里設立了法官工作站,我們就像有了貼身‘律師’,無論是對內制定規章制度還是對外進行買賣交易,有問題隨時可以咨詢。法律‘護航’讓我們的生產經營更有保障。”趙學志說。
去年3月,巨鹿縣在原有6家法官工作站的基礎上,在工業園區新增設1家由10名工作人員組成的法官工作站,為園區內企業提供精準服務,開展“問需問計”活動,將司法服務延伸到生產經營一線,對企業常涉司法問題提出解決的思路和改進的舉措,幫助企業在訴訟前端“防未病”。截至目前,共幫助近200家企業化解合同簽訂、履行等各類交易風險約500例。
“我們將進一步延伸司法服務半徑,梳理園區企業的司法需求,通過常態化有針對性的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司法建議等方式,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張曉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