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趙欣葉 通訊員史磊
7月28日,記者走進柏鄉縣的一家手工結繩工廠,數十名工人正在加緊趕工,只見工人們一挑、一穿、一拉,指尖翻飛間,細細的棉線便變成了一個個飽滿立體的結繩。
“線長要分毫不差,手勁要均勻,抻拉要到位,這樣編出來的結繩才好看。”該工廠的負責人李巧蘭正在指導工人們編織,她告訴記者,早年曾在自己的老家固城店鎮固北村做一些結繩的手工活兒。后來,客戶的訂單量越來越多,便開始帶動村里的其他婦女一起學習結繩技藝。
2018年前后,李巧蘭開始將業務向周邊村及縣城拓展,擴大覆蓋范圍和生產規模。每逢有人想學結繩技藝,李巧蘭都會手把手教,村傳村、戶傳戶,做結繩的人越來越多。“多做多得,時間很自由,離家又近,也不耽誤干家務活兒,每月大概能賺2000余元。”工人劉曉娟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目前,柏鄉縣已有230多人從事手工結繩工作,每天可編織訂單手鏈近2000條,產品銷往北京、深圳、浙江等地,每年直接創造經濟價值達500多萬元。李巧蘭告訴記者,未來還會吸納更多群眾從事手工結繩事業,帶動更多家庭實現就業增收。同時,也會創新創作出更多有文化特色結繩作品,為結繩技藝傳承創新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近年來,柏鄉縣積極引導群眾利用閑暇時間,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繩編、柳編、剪紙等各類手工藝品。目前,已形成一條集制作、銷售于一體的民間手工藝品產業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就業,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