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加快打造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投資大、產業強、應用場景廣”發展格局
“風光”正好 “綠能”澎湃
邢臺日報記者 籍明泉 通訊員 任金濤
今年以來,邢臺市加快風、光、電、氫、醇、氨等新能源及裝備產業發展,逐步形成“投資大、產業強、應用場景廣”的新型能源強市發展格局,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一組數據,印證成效: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71.58%,占比較去年底增加1.52個百分點;公共充電樁從去年底的3929個增加至目前的6330個;新能源產業利潤總額34.75億元,同比增長101.5%……
科學規劃
加快邁向新型能源強市
近日,《邢臺市新型能源強市發展規劃(2024—2026)》印發,明確了建設新型能源強市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內容。
邢臺市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新能源產業領域鏈條多,應用場景廣,具備先發優勢、搶跑優勢。
邢臺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新型能源強市“一區三基地”(打造新能源裝備聚集區、打造輻射京津冀氫醇基地、打造冀中南風光水電儲基地、打造氫電醇商用汽車生產基地)發展目標。邢臺市政府工作報告也對建設新型能源強市提出具體要求,力爭將該市建設成為全省新能源發展示范城市,助力構建具有邢臺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我們還成立了工作專班和全省首家市級新型能源產業聯合會,加強協調聯動,共享信息資源,確保新型能源強市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邢臺市發改委副主任程運錚說。
資源統籌
風光電氫醇氨多元化發展
眼下,國家“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邢臺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已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臨城縣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標志著邢臺市儲能項目規模化建設實現新突破。
邢臺市堅持資源統籌、有序開發,推動風、光、電、氫、醇、氨等新能源開發規模化、系統化發展,搶占新能源產業新高地。
在拓展光伏開發空間上,該市結合休耕種草、生態修復等規劃,探索建設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光伏+”項目新業態。
適時對老舊低效風電場開展改造和再建,采用改換或增加高塔筒、長葉片、大容量風電機組等方式,全面提升風能利用效率,降低電站占地規模。
以“減碳先鋒、氫動邢臺”為核心,“制、儲、加、用”氫能產業鏈在該市加速形成。目前,中煤旭陽副產氫項目、沙河正康高效清潔燃氣副產氫項目生產設備已全部安裝完成。
此外,邢臺市還完善新能源應用場景,科學合理布局綜合能源站,積極推廣綠電應用,加快推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開發區分布式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今年全市新增公共充電樁2401個。
截至9月底,全市累計發電裝機容量1119.99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突破8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71.72%。
龍頭帶動
新能源裝備制造聚鏈集群
日前,在位于邢臺市經開區的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有限公司氫能制儲運用及儲能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工地,工人忙著挖槽、墊層。
“這是今年我市引進的重大項目之一,計劃總投資60.7億元,致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應用示范集群。”邢臺市經開區項目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劉雪旺介紹。
今年以來,邢臺市堅持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引導、引進行業知名企業和品牌,加快打造龍頭帶動、集群發展、創新引領、智能高效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在寧晉縣,晶澳科技創新打造光伏產業生態圈,加快推進寧晉東城光伏產業園項目、邢臺新能源職業學院項目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信都區,“兩汽一拖”(長征汽車、紅星汽車、邢臺一拖)發展駛入快車道,產品廣泛應用于環衛、工程、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
在市高新區,邢東鋰電“鏈”出一條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引來中科榮曜、山西思科威等一批企業落戶發展。
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實現新跨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產業在建項目22個,其中,新能源裝備項目15個。此外,還謀劃儲備新能源裝備項目26個。
(轉自《邢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