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芳
走進位于襄都區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遇見書房,人文社科、文學藝術等各類圖書擺滿書架。有別于其他書店,這家書店內有一家咖啡店,慕名而來的消費者絡繹不絕。據悉,自今年10月份開業以來,書籍、咖啡、文創等品類聯動銷售,經濟效益可觀。
“書房+咖啡”是我市實體商業積極融合多業態,構建業態混搭、跨界融合消費新場景的縮影。多業態混合經營,即打破業態邊界,將兩個及以上業態集中在同一空間內,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餐飲+美甲”,在火鍋店等位時做一次美甲;“鮮花+服裝”,選購美衣的同時帶走一束鮮花;“咖啡+酒吧”,白天是上班族提神醒腦的咖啡館,晚上搖身一變成了娛樂放松的微醺酒館……今年以來,一地“多玩”的消費新場景在各縣(市、區)的實體商業中加速涌現,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與體驗,同時也為商家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去年年底,宋帆在信都區開了一家集健身、簡餐、咖啡于一體的工作室。為何讓餐飲與健身玩起“混搭”?宋帆坦言,在單賽道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如果能將兩者協同,可實現客流的相互轉化。事實證明,在這家健身房里,鍛煉的顧客時常會點一份簡餐,訂簡餐的顧客也會咨詢健身事宜,產生了“1+1>2”的效果。
行走在街頭巷尾,不難發現,眾多特色店面早已拋棄傳統的單一商業場景,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打造多元消費空間,延長消費者的駐留時間,有效帶動二次消費。
作為我市多業態融合的重要載體,商超、街區、特色小鎮也在持續探索:8月份開業的天樂城融合商店、電影院、健身房和兒童游樂場等多種業態,滿足消費新需求,引領消費新潮流;國慶假期前夕開街的好南關街區有上百家商戶,涵蓋非遺文創、親子娛樂、美食小店、咖啡西餐等多元休閑消費業態;清河羊絨小鎮打造以“特色商品+商圈步行街”為主業態的多業態融合服務消費場景,年到訪游客數量超過80萬人次,年銷售額超過70億元……
業態混搭得以快速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今年,我市出臺《邢臺市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若干措施》,鼓勵培育購物消費新場景,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
隨著“混搭”消費場景不斷上新,消費氛圍更濃厚、場景更豐富、體驗更優質,我市實體商業也逐步煥發出新的活力。市商務局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科科長王志彬表示,多元化、多場景、多業態的消費場景融合,是一種多贏的模式,實體經營者要充分了解消費者需求,搭配相互契合的業態,打造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消費新場景,讓各種業態擦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