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1月,我市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2.89%,半數以上為本地特色產品——
小包裹“加速跑”,折射經濟蓬勃活力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通訊員張曉霞)在清河縣羊絨小鎮、寧晉縣休閑食品加工產業園、南宮市毛氈制品加工基地等特色產業聚集區,一批批特色產品經打包后被寄往千家萬戶。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1至11月,我市快遞業務量完成10.68億件,同比增長32.89%;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8.15億元,同比增長26.71%,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居全國第36位、第49位,折射出我市經濟發展的蓬勃活力和澎湃動力。
物暢其流的小包裹,映照著蓬勃發展的大市場。快遞業務量統計的是從我市寄出去的快遞數量,其中半數以上為本地特色產品。近年來,我市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疊加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以及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型電商模式廣泛應用,帶動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第三方大數據監測顯示,1至10月,全市網絡零售額實現485.8億元,同比增長33.8%。
“我們從2018年起直播帶貨毛氈制品,現在每天發貨量約5000單,網上銷量占98%。”南宮市明陽商貿公司負責人王九峰介紹,公司和3家快遞企業合作,確保客戶當天下午3點以前下單的產品,都能實現當天發貨。眼下正值快遞業務旺季,由于今年旺季時間久、戰線長,我市快遞業務量持續保持高位運行。
小包裹不僅賣得多,而且寄得快。“在此分揀處理的包裹,除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外均可直達,平均快遞運輸時效縮短24至36小時。”位于沙河市的圓通河北(邢臺)智創園項目負責人劉清亮介紹道。
包裹越跑越快的背后,一方面是快遞網絡越織越密、現代寄遞服務網絡體系持續健全,另一方面是數字化、智能化為快遞插上智慧的“翅膀”。我市積極構建現代寄遞服務網絡體系,全市快遞處理場地達101個,城市和農村末端備案網點達2204個。同時,加快推進郵政快遞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布局智能分揀等先進技術設備,提升行業運輸轉運能力。目前,推動建成并投入運營極兔邢邯轉運中心項目、極兔南宮處理場項目、韻達邢臺集包倉項目、郵政臨西縣級處理場地改造升級項目、圓通河北(邢臺)智創園項目、京東物流邢邯自營倉項目等6個項目。截至目前,全市日均可處理快件506萬件以上。
同時,以快遞進廠為抓手,我市快遞企業深度嵌入特色產業服務末端。各快遞企業積極進村、進廠,讓諸多特色產品在車間外就可實現裝車、發貨,進一步帶動產品銷量。申通快遞就將寧晉分撥中心設在童泰電子商務產業園,第一時間收取分揀包裹,使訂單時效性更強。1至11月,全市郵政快遞業服務特色產業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5.6億件,實現業務收入17.8億元,支撐產業產值402.4億元。
“寄快遞”服務不斷優化的同時,“送快遞”的效率也不斷提升。1至11月,我市快遞投遞量累計完成5.99億件,同比增長23.91%。在廣袤的農村,也能實現“快遞自由”。我市累計建成農村快遞服務示范站點1050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4610個,越來越多農村群眾實現“家門口收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