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訪對象:
市行政審批局政策法規科科長
趙杰
河北智轂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冬賢
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
張偉
富康(沙河)裝備制造基地項目負責人
康志奎
河北今旭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社民
本報記者 梁慧麗
近年來,我市4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規模持續壯大,市場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強縣富民的重要支撐。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要素集聚“強磁場”、激發產業集群發展“新動能”?近日,我市不同行業領域的多位代表,立足本職工作,從多個維度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極具價值的創新思路與務實舉措。
■推進“小切口”改革紓解企業痛點堵點
我市每個縣域都有其獨特的產業資源和發展基礎。前不久,河北智轂科技公司通過“威企通”線上服務平臺提交貸款需求后,依托平臺智能政策匹配功能,高效獲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貸款。企業總經理李冬賢深有感觸地說,像威縣打造“威企通”平臺這種切口小、作用大、見效快的改革舉措,精準切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可有效為區域產業發展匯聚向上突圍的強大勢能。
發展的堵點、企業的痛點、群眾的難點,是改革的發力點和著力點。聚焦行政審批改革提效,李冬賢建議,推行“一窗通辦+智能秒批”模式,針對營業執照辦理、環評備案等高頻事項,推動跨部門數據共享,實現“一表填報、全鏈審批”。同時,參考深圳“秒批”經驗,對廣告備案、稅務登記等標準化程度高的審批事項實行AI自動核驗,壓縮審批時限。
“以‘小切口’改革破題,是驅動產業升級的強勁引擎?!笔行姓徟终叻ㄒ幙瓶崎L趙杰建議,要緊扣企業需求,對標一流標準,在政務服務提效、監管執法優化、產權保護強化、惠企政策兌現等關鍵環節靶向發力,創新推出更多“小切口”“邢字號”改革舉措,系統破解企業成長慢、轉型痛等全生命周期發展瓶頸,全面激活產業集群躍遷式發展新動能。
■強化要素支撐 夯實產業發展底盤
任澤橡塑新材料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步,已形成規?;a業集群。然而,領軍人才引育難、高技能操作人才結構性短缺等深層次矛盾也日益凸顯。
為突破橡塑新材料及其高端產品核心技術,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與中國科學院、河北省科學院、青島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等單位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致力于高端產品的研發、中試、量產。
“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認為,推動產業集群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要加強人才要素保障,構建“引育用評勵”系統性人才要素保障體系。他建議政府部門聯合行業協會建立“產業人才圖譜”,動態監測重點領域人才供需缺口,制定引才計劃,并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模式,鼓勵“政校企”三方共建產業學院,打造“訂單式”技能人才供應鏈。同時,在住房、配偶安置、子女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解決人才扎根發展的后顧之憂。
富康(沙河)裝備制造基地項目是沙河市重點引進建設的高端裝備制造延鏈強鏈項目,被列為全市“園中園”新模式項目典型。在項目負責人康志奎看來,土地、金融、人才等各類要素資源,是營商環境的“硬支撐”。他建議,以產業鏈需求為導向精準配置土地資源,推行“標準地+定制廠房”供應模式;創新產業鏈金融產品,建立政府引導的產業集群發展基金,對關鍵環節企業給予貼息支持;推動跨區域產業協同平臺建設,促進技術共享與產能協作,強化產業集群發展韌性。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如何兼顧公平競爭和市場活力,優化企業發展生態,成為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河北今旭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社民建議,一方面,及時制止制約民營企業創新動力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全力打造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市場環境,讓各類經營主體在同一起跑線上蓬勃發展;精準落地支持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舉措,深入開展涉企收費治理,建立起協同治理與聯合懲戒長效機制,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心無旁騖謀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搭建跨區域產業協同架構,打破要素流動的隱性壁壘,共同構筑技術創新生態體系,建設“共享工廠”,集中處理共性生產工序,增強中小企業的市場生存能力與發展韌性。
在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方面,趙杰建議,推行產業鏈“一鏈通辦”審批服務,整合跨部門準入許可;搭建產業集群數字政務平臺,實現電子證照共享與智能預審;建立容缺受理機制,對共性材料實行“一次提交、全域通用”;動態調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優先解綁非關鍵領域限制,定期開展準入政策效能評估,形成企業反饋響應良性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