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林)3月11日,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張藝蕾打開食品安全智慧監管信息化平臺,隨機點開一所學校,只見廚房工作人員在操作間內有序地準備師生的午餐,后廚人員的一舉一動全部實時視頻傳輸。
為破解監管對象眾多與監管力量薄弱這一矛盾,去年10月,我市上線食品安全智慧監管信息化平臺,將物聯網、云計算、AI大模型等新技術與食品安全監管深度融合,通過加載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移動偵測等技術,自動抓拍廚房內未戴口罩、吸煙等7大類違法違規場景,并第一時間推送給屬地監管部門,實現全天24小時全景監控非現場監管。
通過科學部署AI攝像頭,實現重點部位和環節24小時數據采集上傳、記錄、存檔。執法人員通過線上巡查,減少了對企業線下檢查干擾,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全市現有的2073家學校食堂、60家重大活動保障餐飲單位,納入智慧監管平臺,AI抓拍預警率100%;1116家在產食品生產企業接入平臺,516家實現AI預警。
我市制定智慧監管平臺常態化運行機制,建立視頻安裝、運行協調、網絡巡查、定期推送、問題處置5項工作機制,對預警信息實現“預警—核查—處置—反饋”閉環管理。同時,定期對學校食堂相關問題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函告教育部門,形成部門協作合力,壓實學校食堂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