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推出特色信貸產品,提供精準化、差異化金融服務——
金融“活水”潤澤產業集群“沃土”
本報訊(記者王帥薇 通訊員楊欣華)“這筆800萬元貸款真是雪中送炭!”3月12日,位于清河縣的河北振大絨毛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志永感慨道,此前公司面臨生產經費不足困境,在當地政府金融辦指導下,中國銀行清河支行采用“外貿貸+產業集群貸”組合方案,及時化解了企業的資金周轉難題。
近兩年,全市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迅猛,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結合產業集群發展特點,我市持續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優化金融產品結構,打出金融服務“組合拳”,以金融“活水”滋潤產業集群發展“沃土”。
“聚焦破解中小微企業輕資產融資難題,我們采取政策引導與產品創新雙管齊下。”市政府辦公室協調和風險防控一科科長胡振堃介紹,目前,各大金融機構陸續推出“寧晉寧纜貸”“平鄉童車貸”“軸承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形成“一產業一品”的金融服務格局,促進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同比提升34.96%。
全市多地接連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其中,沙河市組織11家銀行推出玻璃產業專屬產品,現場達成3億元合作意向;中國銀行清河支行創新推出“碼上貸”,單日放貸4000萬元;寧晉縣與河北銀行合作建立企業評價體系,約定為集群企業量身定制“寧晉貸”綜合服務方案。截至目前,“寧晉貸”新增投放12.06億元,新增服務企業102家。
在陸續推出各種特色信貸產品的基礎上,各大金融機構還積極創新服務模式,更好賦能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我們配備了37名專職客戶經理,一對一與企業對接溝通,及時收集客戶需求,縮短客戶需求解決時間。”中國銀行清河支行負責人謝濤介紹。
截至2月末,全市金融支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貸款余額813.48億元,較年初新增108.84億元,增速29.83%。
信貸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我市還對上市公司和擬上市企業建立市縣協同聯動的包聯走訪服務機制,積極引導優質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華密新材、納科諾爾等行業龍頭通過北交所上市募集資金,加速技術研發和產業鏈整合。2024年,產業集群頭部企業中航上大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通過定向增發募資6.4億元,主要用于投資建設超純凈高性能高溫合金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智造”能力水平。
從信貸“輸血”到資本“造血”,我市加速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新生態。“接下來,我們將深化‘行長+縣長+局長+廠長’對話機制,加強企業上市培育,推動金融政策精準直達。”市政府副秘書長侯子君表示,將持續探索金融賦能產業集群發展新路徑,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廣泛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提質升級提供更強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