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點》印發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讓千年運河煥發新活力
本報訊(記者孫瑞超)日前,《邢臺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點》印發,聚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挖掘豐富文化價值內涵、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推廣等7方面25項重點工作,充分挖掘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讓千年運河煥發新活力。
大運河歷經千百年,空心手工掛面、亂彈、木板書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運河邢臺段兩岸誕生。今年,我市將持續對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市場前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進行生產性保護,振興大運河傳統工藝。有序推進臨西運河文化貢磚博物館等文化遺產保護展示項目建設利用工作,積極謀劃開展大運河國家步道建設工作。
我市將以培育大運河文化旅游品牌為契機,推進清河縣、臨西縣運河主題等公園景區建設。謀劃大運河文化旅游帶新場景、配置新業態,推進5G、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景區、文博等領域的應用,推出一批沉浸式體驗項目。組建“邢臺藝術鄉建團”,開展美學藝術賦能鄉村面貌煥新專項行動,推動大運河沿線鄉村風貌、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打造臨西河西鎮、倉上村,清河油坊鎮、油坊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的運河村鎮和文化旅游產品,推進臨西縣潭腿文化小鎮等一批沿河旅游特色小鎮建設,推動貢磚文化產業園、運河記憶公園、非遺文化街、益慶和鹽店博物館等文化展示項目建成開放。
為給大運河保護、傳承和利用提供生態保障,我市將持續實施綠色廊道建設工程,開展沿河兩岸連片造林綠化攻堅,增加沿線縣、村鎮綠植量。針對大運河周邊深層地下水開采區和地下水位不穩定區域,持續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灌溉水源置換、河湖生態補水等綜合治理措施。鞏固沿河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積極謀劃大運河通水通航事宜,適宜河段實現旅游通航。加快實施河道綜合整治,推進河道清淤疏浚和堤防加高加固等工程,加強蓄滯洪區工程建設。
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河。我市還將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創作推出河北梆子、快書、亂彈等一批大運河主題的舞臺藝術作品并立足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開展系列非遺展演和文旅活動,舉辦大運河論壇、主題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