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特色牌
張 莉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立足本土特色持續創新,才能打造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力。
優良的營商環境如同肥沃的土壤,既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適配本土的養分配比。邢臺海關以“高效辦成一件事”重構備案流程,讓企業一次填報信息即可同步獲取多項資質;自然資源部門突破傳統規劃核實模式,允許企業“竣工一棟、辦證一棟”,這些創新看似細微,卻符合實際,能夠精準解決企業資金周轉慢、項目交付難的難題。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在刀刃向內的改革中尋找突破口。
優化營商環境,不能簡單復制他人經驗,要在特色服務上深耕細作。沙河經濟開發區組織專班為新入駐企業全程代辦手續,同時還聘請環保專家團隊駐場,為企業提供環評指導和技術支持,贏得有關項目單位贊許。諸如此類的貼心服務,體現了各級各部門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斷努力。隨著眾多企業積極洽談和簽約,不僅許多沉睡的生產要素被盤活,更通過產業鏈招商構建起了裝備制造生態圈,將本地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
從“按棟辦證”到產業鏈招商,從數據跑腿到專員代辦,這些優化營商環境的探索,本質是以創新思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當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便捷,當閑置資源變身發展沃土,這種具有邢臺特色的營商環境,就會成為吸引企業扎根的磁石。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唯有堅持創新思維,才能讓優良的營商環境成為助力跨越趕超發展的持久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