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實施意見(試行)》公布
年計劃培育100名“泉城工匠”
本報訊(記者籍明泉 通訊員李華杰)《“泉城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實施意見(試行)》于近日印發實施,提出利用10年時間,每年遴選培育80名左右縣(市、區)級“泉城工匠”、20名左右市級“泉城工匠”、3名左右省級工匠,力爭在培養大國工匠方面實現突破,形成上下銜接、梯次配備的工匠培育體系,為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建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我市是制造業大市,也是產業工人集聚大市,120余萬產業工人是工業立市和重塑制造業強市風采的堅強底氣和核心依靠。《意見》對培育對象條件進行了明確規定,包括政治素質過硬,有5年以上一線生產現場工作經歷,長期踐行精益求精、執著專注、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突出技術技能素質等。培育對象以我市產業體系中實體經濟領域職工為主,兼顧其他行業。此外,培育對象應在“泉城工匠”能力標準上有突出潛能,即在引領力、實踐力、創新力、攻關力、傳承力上具有發展潛力。
培育期一般為1年,期滿后對完成培育任務并評價合格的入選對象頒發“泉城工匠”證書,為每名市級“泉城工匠”一次性給予1萬元補助。入選省級工匠的培育對象一次性給予2萬元補助,對負責其培育工作的工匠學院一次性給予1萬元補助。
培育期內,我市將通過單位培育、培訓研修、交流學習等多種方式,提高培育對象綜合素質、技能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市、縣兩級“泉城工匠”培育對象所在單位制定方案對培育對象進行培育,推薦單位對培育對象提供相關指導及保障。以工匠學院定向培育為主,通過舉辦研修班、專題培訓、創新項目攻關等多種方式對培育對象“工匠五力”進行系統培育,支持其參加相關培訓、研修。依托“1+8+N”工匠學院聯盟,定期舉辦工匠、創新工作室線上線下學習交流活動,為培育對象聯系選聘導師或參與項目,培育對象在弘揚工匠精神及勞模工匠進校園、助企行等志愿工作中積極承擔責任義務。
此外,我市設立“泉城工匠”激勵保障專項資金,支持工匠開展項目攻關、技能傳承等工作。對于培育期滿、獲得“泉城工匠”證書的,將參照市勞模標準落實待遇,優先推薦其參加大國工匠、河北工匠等遴選,營造全社會重視工匠培養、支持工匠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