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密新材:持續攀登特種新材“金字塔”
【編者按】
近日,省政府表彰2024年度河北省優秀民營企業、優秀民營經濟人士,我市7家民營企業、8位民營經濟人士獲表彰,展現了我市民營經濟的蓬勃活力。即日起,本報陸續推出專題報道,解碼民營企業發展密碼,記錄民營經濟人士奮斗故事,以期為更多民營企業提供借鑒,激發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激情,匯聚起邢臺跨越趕超發展的磅礴力量。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王芳
4月26日,走進位于任澤區的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種類繁多的特種工程塑料顆粒令人目不暇接。近年來,該企業聚焦主業、勇闖新路,煥發出勃勃生機。
華密新材是專業生產特種橡膠混煉膠、特種工程塑料和特種橡塑密封及減震制品的高新技術企業。30年間,華密新材從最初生產橡膠密封件的小作坊,逐步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我市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入選2024年度河北省優秀民營企業名單。
鄉間走出“小巨人”
“看,那就是我們正在擴建的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華密新材董事長李藏穩指著拔地而起的研究院大樓,眼中閃爍著自豪,“這座研究院建成后,將攻克橡塑領域多項技術難題,推進關鍵材料的國產化突破。”這家從縣域走出的企業,如今已成為省內特色產業集群的標桿企業。
時間回溯到30多年前,華密新材的創業故事始于任澤區天口鎮辛興莊村的一個家庭作坊。1989年,李藏穩創辦任縣華光密封件廠。“每個訂單都是打開市場的‘鑰匙’,必須確保質量過硬。”李藏穩深諳質量即生命,他回憶,當年為湖北隨州一家農機修理廠緊急趕制的一批液壓油封橡膠圈,憑借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客戶信賴,成功打開了湖北市場。
在市場競爭中摸爬滾打多年,李藏穩深刻認識到,要實現從跟跑到領跑,必須加大投入。1996年,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告別了手工生產時代;2001年,引進產品試驗檢測設備,提高產品質量。
通過持續加大設備、科創研發等投入,華密新材的產品歷階而上,實現了從汽摩配件生產商到核心材料研發商的轉型升級。一汽集團、中國中車、中國石油、三一重工等行業領軍企業位列其客戶名單。其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高鐵動車、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
創新驅動“華密造”
在華密新材的實驗室里,一組數據令人驚嘆:采用特種工程塑料制造的零部件,重量僅為同體積鋼材的六分之一,卻在耐腐蝕、耐磨性等關鍵指標上實現超越。“這些材料已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華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說。
企業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創新驅動。2012年,面對日本企業半年的交貨期,華密新材僅用一個月就攻克了動車密封件技術難題。“那次攻關讓我們意識到,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于人。”李藏穩說,此后,企業將大量資金投入研發,致力于突破技術壁壘,實現更多技術“中國造”。
創新驅動,人才筑基。華密新材與中國科學院、河北省科學院、青島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緊密合作,建立起一支150余人的研發團隊,并配備先進的研發設備和實驗室,開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目前,該公司擁有專利64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實用新型專利36件。
經過持續創新,華密新材成功研發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種橡塑材料及制品,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石油機械、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
制定標準加速“領跑”
走進華密新材的智能化車間,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令人印象深刻。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庫,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把控。企業建立了覆蓋研發、生產、檢測全流程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始終如一。
正是這種對標準極致的追求,華密新材在2019年成功躋身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單位行列,實現了從執行標準到制定標準的歷史性跨越。
標準話語權就是產業主導權。近年來,企業已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9項、團體標準4項、行業標準2項。公司檢測中心已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取得了4項計量建標資格證書。“華密”二字的內涵已從“密封件”升級為“精密制造”。
今年以來,任澤區出臺《任澤區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計劃》,華密新材依托河北省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共享創新平臺,以及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組成的專家團隊,積極為全區橡塑制品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知識產權轉化,帶動近億元的產業規模效益。
面向未來,華密新材的視野更加開闊,除繼續深耕汽車、高鐵等傳統領域外,企業已將目光投向無人機、直升機配套等低空經濟新賽道。“標準創新永無止境。”李藏穩表示,企業將持續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貢獻更多“華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