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將快遞從末端“搬運工”走進前臺生產線
“快遞進廠”助力特色產業跑出發展加速度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霍學楷、劉廣亮)“以前自己打包服裝,每天僅發貨1500余件。現在快遞小哥上門打包、發貨,效率大幅提升,日均處理3000件。”近日,清河縣炫彩針織服飾負責人王桂生說,中通快遞進廠服務模式讓企業基本實現生產、發貨無縫對接。
近年來,我市探索將快遞從末端“搬運工”走進前臺生產線,服務范圍從單一的物流運輸延伸至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服務,快遞業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圍繞羊絨制品、汽車配件、汽車用品等特色產業集群,郵政管理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快遞、生產、電商企業供需對接活動,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精準有效合作。推進“快遞進廠”工程,通過入廠物流、倉配一體化等模式,幫助企業降低寄遞成本、提升快遞時效。一季度,全市郵政快遞業服務特色產業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1.9億件,支撐產業產值128.2億元。
針對電商快件發件量多且對時效性要求高的情況,快遞公司深度嵌入電商企業服務末端,讓產品在車間外即可裝車、發貨。其中,申通快遞將寧晉分撥中心設在童泰電子商務產業園?!叭缃?,我們的服裝得以在線上直播間實時下單、實時發貨,直接從庫房發往各地,實現一站式倉儲配送,時效較傳統模式提升至少1天。”產業園負責人王嚴點贊道。
郵政管理部門還積極引導快遞公司實施定制化服務。“針對不同市場,快遞公司提供差異化服務。主機廠配套客戶對時效性、安全性要求更高,由順豐提供標準快遞、大件快運、入倉等服務;電商部則與極兔合作,專人專車上門攬收,直運分揀中心,退貨、投訴等處理很及時?!鼻搴涌h長城密封件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陳明說。
隨著“快遞進廠”工程持續推進,快遞業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僅體現在單個企業的合作上,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融合發展板塊,全市“快遞+特色產業”年業務量超千萬的制造業項目達8個。
快遞業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的鏈條不斷拉長。今年,我市在實現制造能力共享的前提下,以寧晉線纜、沙河玻璃、臨西軸承等省重點集群為試點,探索“國企+”“協會+”“龍頭+”等原材料集采合作模式,將延伸發展快遞倉儲集中管理等服務能力共享,逐步提升資源配置和生產組織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