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物業入駐,打造精細化、多元化、持續化管理模式
老舊小區有了新管家
本報記者 郭雨晗 通訊員 馮揚
路面干凈整潔,車輛有序停放;老樓外墻粉刷,電線整齊捆扎;物業人員在小區巡邏,及時解決居民所需……近日,信都區四處社區居民楊玲芝說,自從有了新管家,自己住的老小區也變得有模有樣。
四處社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之前,由單位自行開展管理和服務工作。自“三供一業”改造移交后,原企業不再承擔小區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道路破損嚴重、環境衛生較差、公共設施不齊全等問題,成為社區居民的“煩心事”,也成為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
2019年,省重點國有企業、冀中能源邢礦集團全資子公司——邢臺金宮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與小區業主委員會進行溝通,承接四處社區的物業服務工作,但初駐小區時收費難、投入大,經營入不敷出。
面對居民對“付費”的猶疑,金宮物業公司經理梁勇說:“我們搞好服務,要真正站在業主的立場考慮,從細節入手為業主創造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讓居民發自內心認可物業工作。”
金宮物業公司組織人員打掃衛生,集中清理雜草、清運垃圾,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每逢汛期小區排水不通暢,他們便主動對接相關部門,進行雨污水分流改造,同時在社區北門設置防汛物資室,在樓道口安裝閘板,防止雨水灌入。針對社區老齡化問題,工作人員定期入戶送溫暖、舉辦文體活動,還免費為居民提供換燈泡、量血壓等上門服務。
近年來,社區里的便民椅、監控系統、充電樁等設施逐步完善,很多業主自發當起樓道長,幫助物業工作人員收取物業費,有的老年人還自愿提前交物業費。“業主認可我們的工作,給了我們更大的動力。”四處社區項目經理李彬說。
老舊小區要長效管護,如何緩解資金緊張問題?
瞄準“物業+養老”,金宮物業公司聯合醫療機構,在金牛陽光苑小區試點開展康養項目,為居民提供優惠的上門體檢、康復理療、中醫養生調理等醫療服務。項目完善后,他們將在四處社區、礦北生活區、路橋小區等老舊小區推廣,為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我們還推出集體購菜、送貨上門等服務,研發生活業務‘一鍵辦理’線上平臺,努力實現多元化經營管理。”梁勇說,他們將繼續踐行國企擔當,配合住建等部門,采取“共享管家”“大物業”等方式,打包開展四處社區周邊小區的物業服務工作,實現管理精細化、多元化、持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