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闖敢試的新農人
——記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邢臺莊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彪
本報記者 劉瑞鳳
5月13日,邢臺莊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彪來到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的紅薯種苗培育基地,蹲在育苗畦旁向技術人員“取經”。最近一段時間,李彪奔波于武漢、云南、山東等地,為下半年的品種引育做準備。
2020年,敢闖敢試的李彪一頭扎進南和區搞創業。這幾年,他既養魚又種紅薯,帶著大伙兒憑新技術走出一條傳統農業發展新路子。他構建的“技術研發+產業協同+聯農帶農”全鏈條發展模式,讓主導的農業項目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2022年,李彪獲評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今年,他獲得省青年五四獎章。
創業初期,李彪敏銳地發現北方水產養殖品種單一、水資源利用率低的“痛點”,他毅然跑到浙江省,和當地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合作,把加州鱸魚的好苗子引到邢臺。面對南北氣候差異的挑戰,李彪天天泡在魚塘邊,測水溫、調水質,根據邢臺的氣候一點點摸索養殖門道。經過沒日沒夜地鉆研,他成功探索出加州鱸魚養殖的“南和模式”,年產鱸魚200噸,填補了冀中南地區規模化鱸魚養殖空白。
初次創業闖出一片天地后,家人心疼地勸他:“別太拼了,該歇歇了。”李彪卻沒想著緩口氣。這一回,他把目光轉向甘薯種植。以前大伙兒種甘薯,老是碰上種苗退化的麻煩事兒,挖出來的紅薯不好保存,爛掉的能堆成小山。李彪琢磨出一套法子。他建立“脫毒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智能倉儲—錯峰銷售”產業體系,配套建設11畝地下儲存窖,采用溫濕度智能調控技術,將甘薯儲存周期從3個月延長至10個月。基地1500畝甘薯產量翻著跟頭往上漲,去年,4500噸的收成讓鄉親們跟著樂開了花。“小李這后生,把咱們幾十年對付不了的難題給解決了。”鄉親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誰說搞農業一定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新農人要敢用新技術、敢闖新路子。”李彪總這么說。在他看來,農業不僅是土地上的耕耘,更是創新與市場的深度融合。這幾年,他干了不少實在事兒:創建“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培育體系,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用新設備、新技術;推行“保底收購+利潤分紅”合作模式,帶動農戶增收;組建電商運營團隊,開展“新農人直播助農”活動,村里冒出一批會用手機賣貨、懂市場門道的“鄉村創客”……
“我發起‘云’合作社項目,采用‘創業培訓+項目孵化+資源對接’模式,到2026年,至少要帶起100個新農人。”李彪表示,鄉村振興不是等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只要敢想敢闖,黃土地也能長出“金疙瘩”。他會帶著新技術、新思維扎根鄉土,幫助更多鄉親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