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訪對象:
市工信局信息產業與兩化融合科科長 王皇
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閆國安
慧谷春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林浩
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 郭彥剛
本報記者 馬維勇 通訊員 潘志方 侯紅霞
近年來,我市搶抓數字時代新機遇,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如何更好地以數字化轉型為驅動,加速釋放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日前,來自我市不同行業領域的相關負責人積極建言獻策。
示范引領 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隆堯縣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高端鍛造智能制造車間被省工信廳評為“河北省數字化車間”。“鼓勵試點、建立轉型示范是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困局的有效路徑。”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閆國安說,當前,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龍頭企業應充分發揮創新示范引領作用,建立數字化平臺,打造標準化產品,帶動中小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政府、行業、企業應采取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標桿案例宣傳推廣、舉辦行業數字化轉型學習交流等多種方式,增強企業數實融合的信心。
“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是關鍵一招。”市工信局信息產業與兩化融合科科長王皇說,今年,我市在加快數實深度融合方面,將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培育一批“數字領航”企業和智能工廠,新建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創新發展項目,力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等關鍵指標保持全省領先。
深度融合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搭建全面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生產與管理深度協同。企業打造的智慧工廠自去年運行以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雙提升。
“數字化賦能傳統行業的目的,是解決人為解決不了或人為效率低的問題。”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郭彥剛說,企業要邁入真正的數字化階段,不僅需要投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涉及員工培訓、系統運維、網絡安全、數據治理等長期成本。針對這種高投入、長周期的特征,他建議中小企業可采取階段推進的轉型思路,優先部署低成本、見效快的數字化工具,然后逐步向生產、供應鏈等復雜領域擴展,構建可持續的數字化路徑。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重要內容。”閆國安說,目前,由于融合“不深”,數字技術尚未形成對產品全生命周期和產業鏈的深度賦能。他認為,促進數實深度融合,就要讓數字技術深度滲透到產品制造各主要環節,加快實體經濟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轉型,推動新質生產力不斷涌現。
數字賦能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數字賦能綠色轉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日前,我市制定出臺《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2025—2027年)》和《2025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要點》,強化政策引導,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王皇說,今年,我市將加快推動“梯次”數字化轉型,繼續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工程,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同時,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鼓勵大中型企業基于云平臺開展共享訂單、集中采購等新模式應用,推動中小微企業利用云化訂閱式產品服務,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針對當前一二三產數字化覆蓋不均衡的實際,對傳統農業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就顯得尤為迫切。”柏鄉縣慧谷春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浩說,數字技術利用大數據、互聯網、電商平臺等,可實現農產品消費者和生產者零距離對接,全面打通農業產業鏈的生產端、流通端及消費端,推進生產要素從單一利用模式向綠色循環模式轉變,有效延長產業鏈條,引領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