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集團參與研發“中低品位熱能綠色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產業化”項目
廢棄熱能變身清潔熱源
本報訊(記者王芳 通訊員曾瑞萍)5月22日上午,在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龐礦,幾名工人正在對熱管式礦井排風余熱回收系統進行常規檢查。該礦礦長王海斌說:“煤礦開采伴生大量熱能,由于熱值低難以直接利用。新系統將廢棄熱能轉化為可用熱源,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上百萬元。”
這項讓工業余熱“變廢為寶”的創新成果,源自冀中能源集團參與研發的“中低品位熱能綠色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產業化”項目。該項目憑借突破性技術獲得2024年度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低品位熱能是指難利用的熱能,廣泛存在于地熱、礦井排風、工業余熱等場景,由于傳統技術受限于熱量傳遞規律不明、能效轉化率低、環境影響大等瓶頸,以往此類能源大多被直接廢棄。”王海斌介紹。
2017年國家啟動綠色礦山建設后,冀中能源集團迅速響應,與河北工程大學等單位組成攻關團隊,針對中低品位熱能利用難點展開攻關,聚焦中深層地熱開發、礦井余熱回收等核心場景構建低品位熱能取熱模型,研究強化傳熱方法,首創性地將熱管技術應用于礦井熱能回收領域,推動工業余熱綠色綜合利用。
基于這一理論突破,項目團隊建成國內首個2500米深U型對接井地熱示范項目,填補了我國在中深層“取熱不取水”技術研究領域的空白。構建起中低品位熱能“探——測——儲——控——用”全產業鏈技術體系,研發出地熱勘探評價、智能調控等多項核心技術,先后獲得24項發明專利。
目前,該項目成果已在全國120多個工業項目中得到應用,涵蓋建筑供暖、井筒防凍、洗浴熱水等多個領域。據統計,近三年累計為推廣企業新增產值31.3億元,在14個重點示范項目中為應用企業節省開支4.1億元;在環保方面,累計替代燃煤11.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3萬噸,同步減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3000余噸,粉塵2500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