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莊泉:清泉汩汩潤如玉
掃碼看視頻
5月27日,記者驅車沿百泉大道一路向東,在襄都區武家莊村、百泉鴛水公園狗頭泉湖的東側,看到了這眼城市之泉——武家莊泉。地心深處的水脈穿過巖層,攜帶著大地的體溫汩汩而出,脈脈涌動的泉水用靈動之筆續寫著邢臺的水韻傳奇。
記者 常曉 文圖
1
脈脈涌動溫潤如玉
當初夏的陽光漫過武家莊泉,沉靜的水底像被打翻了玉匣子,一串串水晶般的珍珠泡翻涌而上,在接觸到空氣的剎那舒展成透明的花瓣。池底還有多個小泉眼,從石縫中汩汩上涌吐著串串小水泡,讓整個泉池靈動有趣。
百泉鴛水公園接待負責人陳宗威對記者說,武家莊泉的池壁是由太行山的石板壘砌,池底鋪著青石板和大塊的鵝卵石,將“百泉之水太行來”這一現象蘊含其中。在泉池的東側邊沿,有天然石塊搭建的假山景觀,宛如一個“井”字,呼應了邢臺古老的井邑文化,展現了“邢”的來歷。在這里,泉文化、井邑文化、太行山文化融匯一體,吸引著眾多游客來探索太行泉城的魅力。
2
泉水生態圖景和美
當城市文明與自然生態達成微妙的平衡,每個泉眼的蘇醒都是大地深情的告白。狗頭泉湖區域內群泉除位于最東側的武家莊泉向東匯入七里河,鴛鴦泉、黑龍潭、銀沙泉、聽荷泉等諸多泉眼都匯入附近的狗頭泉湖。此番場景讓觀者真正體會到了“環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景象。
記者望向湖面,湖水碧波蕩漾、睡蓮靜臥,蘆葦、香蒲的深處傳來野生水鳥的鳴叫聲,岸邊的蘆葦蕩是天然的豎琴,每陣風過撥響青綠色的琴弦。黑水雞和白骨頂雞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湖水上。狗頭泉湖靜靜臥在華北平原的褶皺里,這千年的泉水呼吸如此清透,記者為眼前這幅靜謐的泉水生態圖欣然感慨。
陳宗威告訴記者,狗頭泉湖位于百泉鴛水公園內、七里河北岸,狗頭泉湖區域由多個泉眼組成,泉池、泉湖星羅棋布。站在邢州城墻上向東南方眺望,以狗頭泉湖為中心,目力所及,方圓十里全是蘆葦蕩和泉湖水域。
整體水域面積350畝,主泉眼深達38米。歷史上,狗頭泉湖區域由十幾眼泉組成,周邊水域面積曾經達到10平方公里,因此又被稱為“水?!?。目前泉眼有狗頭泉、黑龍泉、銀沙泉、鴛鴦泉、聽荷泉、瓦罐泉、武家莊泉7處。
3
武家莊泉前世今生
關于武家莊泉的前世今生,百泉鴛水公園講解員趙雅晴對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則傳說。武家莊泉南邊這個村莊名叫武家莊,其實原本叫五家莊,據說最早有“宋曹岳侯楊”五戶人家在此定居得名。北宋真宗時期皇帝崇信道教,還搞了泰山封禪的活動。朝廷在此期間詔令各地興建道觀,百姓聞風而動,邢州百泉流域泉湖眾多,就在五家莊附近修建了一座“真武廟”,祭祀水神龍王。久而久之,人們就改“五家莊”為“武家莊”。在道家眼里,武家莊泉是祥瑞吉兆,古時候無論其他地方如何干旱,武家莊這眼泉水仍然汩汩清流涌水不斷。當地百姓認為這是一眼帶來幸福吉祥的泉水,于是將他與村名連為一體,稱為“武家莊泉”。
介紹完武家莊泉的故事,趙雅晴引記者來看武家莊泉旁邊的一座古閘,這座閘口就是狗頭泉湖的泄水閘。趙雅晴說,這座古閘,始建于明朝隆慶初年。當時邢臺知縣叫耿鳴世,是山東淄博人,來到邢臺為造福百姓,在這里興修水利,創建了這座水閘來引水灌田,下游好幾座村莊因此得到實惠。因為修建水渠,旁邊的武家莊事實上成了一座半島,為方便村民出入,就在這里建了一座跨渠石橋。到了清朝,傳說乾隆皇帝路過邢臺,被這片富饒的魚米之鄉所吸引,感慨說道“早知有百泉,何必下江南”,還撥內庫白銀兩萬兩對閘渠進行了修繕。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治理百泉灌區。這座古閘,見證了數百年來邢臺人引泉水灌溉農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