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挖潛崗位1.36萬個,舉辦招聘活動300余場
我市實施穩就業惠民生12條措施
本報訊記者6月3日獲悉,為貫徹省、市有關穩就業穩經濟工作安排,進一步強化穩就業政策落地,全力促發展惠民生,近日,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國資委、市稅務局等10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穩就業惠民生12條措施。
■聚焦市場主體穩崗擴崗:
新挖潛崗位1.36萬個
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挖潛就業崗位,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在原有崗位基礎上,新挖潛崗位1.36萬個,其中:先進制造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崗位約5000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崗位約4800個,民生服務保障和城鄉基層管理崗位約1000個、政策性崗位約2800個。
做強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帶動更多就業,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全力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質量、規模雙提升,鼓勵集群內中小企業積極吸納就業,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符合條件的給予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全市44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就業人數穩定在84萬人以上。
落實惠企政策減負穩崗擴崗,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技能提升補貼、一次性擴崗補助、招用重點群體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企業穩定現有崗位規模,引導企業開發高質量就業崗位。2025年通過發揮失業保險政策作用降低企業用工成本1.5億元以上。
■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全市募集就業見習崗位5500個以上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實施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2025年全市募集就業見習崗位5500個以上,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剩余期限見習補貼。開展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落實一次性求職補貼。對2025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1131”服務,聯系服務率達到100%。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500個以上,兜底安置難以市場化就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
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鼓勵定點機構向京津輸送我市轉移勞動力,按規定落實就業服務補助,促進有組織規模化勞務輸出。扎實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用足用好就業幫扶車間、鄉村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項目,落實一次性交通補助、稅費減免、就業獎補等激勵政策,確保我市2025年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穩定在6.21萬人以上。
加強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幫扶,采取“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模式,提供政策宣講、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崗位推介和兜底安置等“一對一”精準幫扶。2025年全市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2.3萬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7萬人以上,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
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落實重點群體創業稅收優惠和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優化創業擔保貸款經辦流程,推廣線上申請、審批、放款經辦模式,2025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00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創業1000人以上。
■優化就業服務促進就業:
舉辦品牌招聘活動300場以上
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技能就業,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圍繞產業集群、技能強企、數字技能、康養托育等重點領域,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鼓勵我市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與重點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以“訂單培養+技術賦能+人才輸送”為抓手,實現人崗相適、用人所長、人盡其才。2025年全市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
打造人才招引品牌促進就業,持續擦亮“相遇太行泉城、‘職’來不問歸期”人才招引品牌,啟動“遇見泉城,‘職’屬于您”太行泉城百日百場人才夜市招聘活動,實現“邢小泉人才招聘集市”線下開集,構建以市本級人才招聘活動為龍頭、各縣(市、區)遙相呼應的招聘系列矩陣。2025年全市舉辦“相遇太行泉城、‘職’來不問歸期”品牌招聘活動300場以上。
■維護就業權益兜牢底線:
開展“雙零助就業”行動
推廣實施“零工寶”補充工傷保險,開展“零工市場促就業”與“零工寶保障就業”相結合的“雙零助就業”行動,將網絡平臺接單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實習見習人員、退休返聘人員等納入“零工寶”補充工傷保險參保范圍,維護勞動者獲得基本職業傷害保障權利。
切實維護勞動者就業權益,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指導企業規范用工,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依法查處就業歧視、“黑職介”、招聘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鞏固治理欠薪工作成果,維護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
(記者侯東杰通訊員 宋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