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縣眼鏡盒產業已有50多年的歷史,共有500余家生產加工企業,產品占據全國市場70%左右的份額。”新河縣浩源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東亮認為,產業雖然已形成相當規模,但企業主要聚焦于國內市場競爭,困于價格內耗。要突破困局,走向廣闊的國際舞臺,亟須從根源著手,實施系統化的破局之策。
趙東亮認為,要想走出去,企業端首先需苦練內功,夯實競爭根基。他建議,引進先進地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導入精益生產理念。設立專項資金更新自動化設備,提升加工精度與效率,降低次品率。深化工業設計賦能,聯合專業設計機構開發符合國際審美的產品系列,在材質、功能及文化元素融合上實現差異化創新。
針對打破低價競爭困局,趙東亮建議,可聯合打造區域性品牌,如“新河智造”等集體商標,由行業協會牽頭在海外進行整體推廣,以區域品牌形象提升個體企業的議價能力與信譽度,讓品質而非價格成為核心競爭力。
圍繞構建全球化市場網絡,讓企業大膽走出去,趙東亮建議,突破依賴國內市場的單一模式,主動出擊。可組建企業海外市場拓展小組,精選目標市場,帶著精品深入當地,直接面向批發商、連鎖店,建立一手客戶聯系。在外貿潛力區域設立聯合展銷中心或海外倉,提供樣品展示、小額批發、倉儲物流一站式服務,降低單個企業出海門檻和風險。強力發展跨境電商,結合海外倉布局,提供穩定時效與售后服務。
(本報記者周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