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謝霄凌 通訊員木榮、云飛)又是一年夏收時節,我市500萬余畝小麥自南向北漸次成熟,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聯合收割機在廣袤的田野間來回穿梭,現代化農業機械的轟鳴聲奏響了豐收的樂章。
6月5日,沙河市贊善辦事處下鄭村的麥田一片金黃,小麥收割機往來如梭,“吞”進麥穗,“吐”出金燦燦的麥粒。今年小麥收割機采用縱軸流技術,大幅減少了機損率。“沙河市種植小麥9.8萬畝,目前已陸續開鐮。”沙河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宋清曉介紹,在小麥收獲前,他們事先調查農戶種植情況及農機具保有量,確保收割機全部到位,同時,安排技術人員對收割機進行全方位“體檢”,從發動機性能測試到傳動系統檢查,從線路安全排查到收割部件調試,確保每臺機械以最佳狀態投入“三夏”。
走進南和區閻里鄉宇豐農機經銷部,一款智能化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吸引了眾多農戶的目光。這款播種機采用先進的氣吸式排種技術,集成了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能夠實現精準播種、變量施肥,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南和區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站站長馬利群向筆者展示了一組數據:使用這種播種機,每畝可節省種子8%,肥料利用率提高15%,出苗率提升8%以上,作業效率是傳統播種機的2至3倍。
越來越多的農機手為自家播種機安裝上北斗導航系統,完成設備升級、更新迭代。配備北斗導航后,播種精度可達厘米級,能將種子精準點入沃土深處;智能變量施肥系統則按需投入養分,為秋苗茁壯成長打下堅實基礎。這一創新正悄然改變傳統農耕方式,讓生產者嘗到智慧農業的甜頭。
據了解,“三夏”期間,我市預計有9萬臺(套)機具投入農機作業。目前,農機檢修、維護及農機手培訓等工作已全面完成,確保夏糧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