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時已盛夏,在人流如織的廣場上,一座座標識醒目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格外引人注目。
推開門,風油精、藿香正氣水整齊陳列,雨傘、輪椅、打氣筒觸手可及,幾張休息椅隨時歡迎疲憊的身影。幾位剛打完籃球的年輕人正坐在長椅上喝水休息。
“運動完口渴了,廣場上有方便的直飲水;想喝口熱的,服務站隨時提供熱水,真的很舒心。”市民王先生擦著汗對記者說。這個看似不大的服務站,儼然成了廣場上最有人氣的“溫馨港灣”。
市城管局廣場管理中心副主任劉世巖介紹,志愿服務站是該中心的服務“前哨站”,根據季節和市民需求,他們動態調整服務內容。比如夏天防暑藥品是標配,而且針對廣場上的籃球場、羽毛球場,他們特意增加了休息座椅。同時要求工人“眼勤、腿勤、心勤”,重點關注老人、兒童游園狀態,主動問需、及時幫扶。
正是這細致入微的關懷和主動的“察言觀色”,讓廣場工人總能第一時間發現需要幫助的市民。
在開元寺廣場,工人觀察到一位老人面色不佳、步履蹣跚,立即上前將其攙扶至服務站休息,遞上溫水并聯系其家人,全程守護直至老人安全離開。在高鐵廣場,一位與家人走散、驚慌哭泣的小女孩兒被細心的工人發現,他們一邊安撫孩子情緒,一邊詢問周邊群眾,最終幫助孩子找到了焦急的父母。類似的溫情守護與及時援手,在各廣場的志愿服務站已成常態。
除此之外,維護廣場的設施完好與井然有序也是另一種守候。該中心不僅常態化開展設施維護,及時粉刷座椅、加固石棋桌等,確保市民群眾安全舒心使用,更依托志愿服務站完善失物認領體系,通過規范登記建檔、妥善放置保管、多方查找和嚴謹核對移交流程,今年已累計歸還手機、錢包、筆記本電腦等遺失物品100余件,贏得群眾一致稱贊。
一個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如同傳遞善意的“燈塔”,匯聚起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力量。該中心將持續深耕精細化管理,以更扎實的行動、更溫暖的舉措,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每一個服務細節中閃光,讓廣場成為展示城市文明、傳遞社會關愛的窗口。 (記者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