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行“交通+屬地”模式
打造8條段158公里“養護示范路”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 通訊員張倩梅)仲夏時節,驅車行駛在省道S242石觀線內丘縣段,車主王亙備感愜意:“從邢臺到石家莊辦事,我最愛走這條路。一路上天藍、樹綠、景美,要是累了還可以拐到附近的康養民宿歇歇腳,很方便、很舒服。”
這條路是我市打造的“養護示范路”之一。“近兩年,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深入推進業務型機關建設,推行‘交通+屬地’模式,全面開展‘養護示范路’創建。”市交通運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小剛說,市局與屬地政府簽訂協議,按照“市級保暢通、縣級優環境”思路,打破傳統公路管理界限,整合共享資源,“一路一策”打造優質公路通行環境。目前,全市已打造8條段158公里具有地方特色的“養護示范路”。
其中,按照“交通+康養”思路打造的省道S242石觀線全線,融合扁鵲文化路域景觀與中醫藥康養體驗,實現“車在景中行”;按照“交通+產業”思路打造的國道G340東子線南和區、平鄉縣、廣宗縣段,串聯起“寵物食品之鄉”“童車之都”“園林之源”,為政企聯動、園區發展提供更優道路空間;按照“交通+田園”思路打造的省道S329南石線沙河市段,串聯柴關鄉、秦王湖等點位的山水田園風光,道路兩旁種植鄉土植被,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旅游景觀道。近日,省級觀摩活動在我市舉行,推廣我市工作經驗。
“在推動資源集約化、養護專業化、應急高效化發展方面,我們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組建環城公路管養工作專班。”李小剛說,目前,我市已采取聯合調度、增援聯動方式,開展應急保暢、路域環境整治等協同任務11次。
據悉,配合“養護示范路”創建,市交通運輸局還在努力構建“中心輻射+多點聯動”的養護網絡體系,規劃建設東聯、山口、環城、太行4個養護大工區,以工區為中心,覆蓋周邊4至6個縣(市、區),集成拌合、銑刨、熱再生等12類先進設備,全面滿足全季節小修保養需求,同步組建專業化搶險隊,建立“1小時快速響應”機制,推動養護能力與應急效能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