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區智能設備及零部件產業:
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本期采訪對象:
邢臺市卓凡電器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司建紅
任澤區科工局副局長 張占強
邢臺市天元星食品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士革
任澤區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張國強
本報記者 尚子琪
任澤智能設備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歷經百年發展,已形成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規模,但也面臨著一些共性問題。如何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任澤區不同行業領域代表立足產業現狀,從多個維度提出了很多務實舉措。
堅持數智融合 突破技術發展瓶頸
近幾年,任澤區智能設備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迅速,然而關鍵技術突破難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集群企業發展。
數字化賦能是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實現智能制造的有力抓手。在邢臺市卓凡電器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司建紅看來,深化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對制造業進行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改造,是突破瓶頸的核心路徑。
他建議,企業需加快引入高端裝備,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數據實時采集與智能分析,提升加工精度與生產效率。借助數字化技術模擬生產流程,提前預判設備故障與工藝缺陷,降低運維成本。
“突破技術發展瓶頸,除了將數字技術應用到已有工作場景外,還需為產業創新需求提供精準人才配給和服務。”任澤區科工局副局長張占強表示,需加快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引育高層次科技人才,強化人才激勵政策及政策落地落實。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主力軍”作用,精準對標關鍵領域技術需求,整合創新要素,培養更多一流科技人才。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企業需求為牽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教育鏈深度融合,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政策精準發力 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近年來,任澤區智能設備及零部件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成型企業達數百家,涵蓋木工機械、建筑機械、食品機械、通用機械和專用機械等五大系列百余種產品,成為強區富民的重要支撐。但要素保障不充分等問題,制約著產業集群向更高水平邁進。
“政策環境在產業集群的形成、發展和升級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任澤區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國強建議,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引導支持企業參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創新攻關。
圍繞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采取財政獎勵、稅費優惠、要素傾斜等具體手段,支持大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知識產權是保護創新成果、激勵持續創新的重要保障。“當前行業內部分企業存在‘重生產、輕研發’‘重成果、輕保護’的現象,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在邢臺市天元星食品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士革看來,因缺乏系統的知識產權布局,部分企業即便投入資源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也可能會面臨成果被模仿、市場被搶占的風險。
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制定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知識產權差異化政策,覆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鏈條。著重完善數據產權等新領域的規則,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發展知識產權智能化評估等專業服務,用更具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舉措,讓知識產權更好助力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整合行業資源 提升產業集群能級
近幾年,任澤區智能設備產業集群發展迅速,產業生態逐步完善。但在資源整合方面較為薄弱,限制了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當前產業集群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亟須行業協會發揮串聯企業、政府與科研機構的紐帶作用,突破發展瓶頸。”張國強建議,充分發揮協會資源整合優勢,搭建企業間技術、產能、市場等多維度合作平臺,定期組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供需對接會、技術交流會,推動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建立集群企業數字化共享平臺,整合生產設備、技術專利、人才儲備等信息,打破企業間信息壁壘,提升產業整體運營效率。
產業集群升級離不開政府與協會、企業的良性互動。司建紅建議,政府應完善產業規劃政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在人才引進、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等方面給予精準扶持。協會要當好政企溝通“橋梁”,定期收集企業訴求,及時反饋政策執行效果,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企業自身要加大研發投入,規范生產、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同打造“任澤制造”區域品牌,增強產業集群的整體影響力和市場話語權,實現協同發展、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