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條精品路線串聯城、泉、山等旅游資源
騎行熱引領我市文旅新風尚
本報記者王芳
“使用‘泉城騎行’小程序后,騎車出行的頻次明顯增加。小程序一搜,從城市休閑到鄉村野趣,各種精品線路一目了然,還有計時、積分等功能。”近日,市民王璐體驗小程序后贊嘆不已。
由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與市體育局聯合開發的“泉城騎行”小程序,自5月20日上線以來已吸引近5萬人次使用、超10萬人次訪問,成為市民解鎖城市風景的“數字窗口”。依托多樣的路線規劃與多元的服務功能,小程序正帶動更多群眾化身“城市探索者”,用車輪丈量城市肌理。
數字賦能——科技為騎行注入智慧動能
6月11日早上,信都區的李想熟練地穿戴好騎行裝備,打開“泉城騎行”小程序點擊“去騎行”。屏幕上即時顯示出路線規劃與實時數據,讓他的30公里晨騎更具目標感:“過去騎行全憑感覺,現在小程序能精準記錄里程、計算速度,騎行變得更有趣了。”
作為我省首個智能化騎行綜合服務平臺,小程序集賽事報名、線路規劃、數據記錄、積分兌換等功能于一體。市民只需在手機端簡單操作即可獲取多元騎行方案,體驗一鍵定制專屬騎行方案的樂趣。
在小程序賦能下,騎行逐步成為解碼城市的新方式。晨霧中七里河的波光、抗大路旁炊煙裊裊的村落、百泉湖畔隨風搖曳的蘆葦叢……這些容易被忽視的角落,通過騎行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微旅行”目的地。
“運動還能賺福利,太給力了!”騎行愛好者劉莎莎興奮地說。小程序的積分激勵機制點燃了參與熱情——參與精品線路騎行每5公里積1分,自由騎行累計10公里積1分,積分可在小程序內兌換好禮。目前,已有40余人完成兌換。
科技與運動的化學反應正改變著騎行生態。宏途俱樂部總經理王振平對此深有感觸:“過去活動參與者多是熟面孔。現在每次招募都能吸引大批新騎友。”從學生到退休職工,從企業白領到個體工商戶,騎行群體的多元化,反映出騎行運動正突破年齡與職業界限,走向全民風尚。
優化供給——50余條精品線路串聯城市萬象
“以前去哪騎行全靠自己摸索,現在有了小程序的線路推薦,就像多了個騎行向導。”有著6年騎行經驗的李華點開小程序內的“襄都區百泉鴛水公園線路”,屏幕上清晰標注著6公里里程、30分鐘建議時長及整個線路軌跡。上周他按圖索驥,剛完成4條路線的探索。
目前,小程序上已推出50余條串聯城、泉、山等旅游資源的精品線路,成為市民探索城市的新指南。七里河北岸健身綠道串聯了百泉鴛水公園、華莊泉、同心島等14個景點;抗大路線路途經3個鄉鎮38個村莊,輻射101個村,串聯多個景點;任澤區“學一套拳游一座城”騎行線串聯多個王其和太極拳文化打卡點。
“步行太慢,開車太快,騎上單車更能感受城市的美。”和眾多騎友一樣,李華認為,騎行的魅力在于“用適中的速度對話城市”。“按照推薦路線騎行,既能體驗速度與激情,又不會錯過沿途景色,讓人很受用。”當下,他又劃拉著小程序里提供的精品路線,計劃著下周的騎行線路。
為讓騎友騎得順暢、玩得盡心,我市在配套上做足功夫:在賽道沿線增設樹蔭休憩站,完善交通標識和引導服務;信都區抗大路騎行專線以“紅”為脈,將紅色文化融入自然景觀;內丘縣環扁鵲湖賽道則結合康養主題,打造“騎行+健康”新模式。
騎行活動——推動產業、運動相互促進
當騎行從日常鍛煉升華為文旅新場景,“為運動赴一座城”的出行趨勢愈發凸顯。日前,河北省“天王杯”抗大路公路自行車大獎賽在信都區舉行,賽事通過小程序同步發布信息,吸引全國各地258名選手競逐。來自山東的騎手董艷霞賽后和騎友分享:“邊競技邊賞景,完賽后嘗到了多種邢臺特色美食,這趟來得值!”
作為賽事組織的有效載體,除專業賽事外,全齡覆蓋、多場景融合的騎行活動也在小程序上蓬勃開展。“騎遇小城慢享生活”“商務騎行蔚然成風”“泉心泉意·愛在邢臺”等近20個系列活動接連落地,“周周有騎行、月月有賽事”的活動矩陣加速形成。
為延伸“騎行+消費”鏈條,目前我市正積極謀劃建設自行車騎行文化產業園,并在信都區梅花小鎮、前南峪等景區積極布局3家旗艦驛站與6個基礎驛站,配備裝備商店、維修站及急救點等。特色鮮明的服務場景與網紅打卡地,將為市民游客提供休閑服務,推動特色產業、群眾運動雙向奔赴。
作為展示城市魅力的移動窗口,“泉城騎行”小程序正推動“騎行+”生態加速成型。據悉,我市將進一步優化路線體系,深度聯動沿線農家樂、精品民宿、文創店鋪等業態,讓車輪軌跡成為串聯城市溫度與人文魅力的黃金動線,讓更多人在騎行中閱讀邢臺、愛上邢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