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芳
通訊員 潘志方 張冬茹
日前,在隆堯縣固城鎮北辛莊村的麥田里,聯合收割機剛剛駛過,摟草機、打捆機便緊隨其后開展作業。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散落的小麥秸稈被迅速收集、壓縮,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個緊實的秸稈捆,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廣袤的田野間,等待農業公司的運輸車。
“以前收完麥子,最頭疼的就是處理秸稈。”種植戶賈士聰望著打包成捆的秸稈滿是喜悅,“現在可好了,有專業公司上門回收,不僅省時省力,每畝地還能多掙二三十元。”
隆堯縣溢志農業有限公司經理劉飛虎介紹:“我們采用‘機械化收割+秸稈離田’一體化作業模式已經5年了,形成了完整的秸稈回收產業鏈?!睋ぃ摴窘衲暧媱澰诼虻?個鄉鎮收儲5萬畝小麥秸稈,預計可為農戶增收100萬元。
走進該公司的秸稈飼料加工車間,記者看到,經過粉碎、發酵等工序,原本廢棄的秸稈變成了營養豐富的飼料?!拔覀儾捎孟冗M工藝加工的秸稈飼料保留了天然麥香,適口性好,富含優質粗纖維,有助于改善牲畜的消化吸收功能?!眲w虎表示,這種天然飼料深受周邊養殖戶歡迎。
作為我省產糧大縣,隆堯縣近年來始終堅持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路徑。“我們采取‘企業主導+農戶參與’的模式,通過整鄉推進、連片實施,讓秸稈真正變廢為寶?!笔∞r業廣播電視大學隆堯縣分校校長郭金折介紹,針對不同鄉鎮特點,他們還采取秸稈飼料化、肥料化等差異化利用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秸稈利用質效。
今年“三夏”期間,隆堯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5%,既鼓了農民腰包,又保護了環境。夕陽下,滿載秸稈的運輸車駛向加工廠,這些曾經的“廢棄物”,正在變成助力生態經濟雙提升的“香餑餑”。